第一章 大明還能搶救嗎?(求收藏,求推薦)(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880 字 10個月前

分析研究?是什麼意思?黃大寶一頭霧水。

朱慈烺也懶得和他解釋,取過一支毛筆,攤開張宣紙,就在上麵寫寫畫畫,先手繪了一張用於態勢分析法的表格。然後根據自己的記憶,將他可以想到的大明朝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等一一列出,再進行不同的組合分析。

他在後世可是拿到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的資深金融狗,不知道做過多少公司研究報告。在一團亂麻中找尋機會和風險,就是他在混飯吃的本事。在這一生,分析研究的本事,就是他可以依靠的金手指之一了。

有金手指就是不一樣了!

隻是簡簡單單的一番分析,朱慈烺就發現大明朝的基本麵其實沒有那麼糟糕,根本算不上爛到根子了……

後世許多人提及明末,就喜歡盲目下個“爛到根子”的結論,其實都是外行話。且不說一個國家了,但是一家公司的根基是什麼?董事長的能力?總經理的操守?合著遇到一個笨蛋董事長和一個貪汙的總經理,公司就算爛到根子了?

根本不是這回事兒。公司的管理層是可以搞垮公司的,這沒錯。但不並能說遇到糟糕的管理層,公司就馬上爛到根子了。

同理,也不是說公司有非常優秀的管理團隊,就一定能欣欣向榮。而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都救不活的公司,那才是真正爛到根子了。

根據朱慈烺的經驗,一家公司真正的根基就是一個,就是產品能不能占有市場!

如果把大明國家看成一家公司,那麼它的產品無疑是能夠占有市場的。

大明出產的絲綢、瓷器行銷世界。從十六世紀中葉,美洲大陸開發出大銀礦開始,海量的白銀就開始流入大明,換取絲綢、瓷器為主的大宗貿易品。短短的百年就,就流入白銀一萬數千噸。差不多是四億到五億兩,也就是每年幾百萬兩的貿易順差。

而這樣的市場占有率,在曆史上一直會維持到清朝末年,才會轉化為長期的貿易逆差和白銀流出。

在後世,誰會認為一家產品失去市場的公司是優質的,同時認為一家產品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並且可以繼續占領國際市場長達二百年的公司已經爛到根子了?

如果有這樣的人,千萬彆去從事任何和商業經營有關的工作……安於清貧,也是可以快樂生活的。

而在後來的曆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經營出康熙盛世,也說明了大明末年的根子根本就沒爛。

一家公司根子沒爛,市場沒丟,也沒欠下一屁股的債,隻是管理團隊太低能遇到了困難,才會因為更換了管理團隊後,迅速扭虧為盈,再創輝煌。

要真爛到根子了,怎麼可能換個管理團隊就馬上起死回生了?

反而是惶惶大清朝玩到最後才是真爛了。不僅自家產品沒了國際市場,連國內都各種洋貨的天下,而且還欠了一屁股的洋債,連本帶利至少要還二十億兩白銀,差不多都超過當時清朝國內白銀的總量了。國家的各種主權也都和抵押品一樣,押給各國列強,連北京二環內都有塊叫東交民巷的地盤被各國軍隊占據,成了大清國土上的法外之地了。

這才是產品完全沒有市場,財務上嚴重資不抵債,各種動產不動產全都被銀行查封,公司運營出現嚴重困難……後來連著換了北洋、黨國、紅朝三個實際控製人,苦苦奮鬥了一百多年,總算才讓泱泱大中華重回了盛世。大清留下的資產有多爛,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