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忠奸難辨啊!(推薦票紛紛來)(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339 字 11個月前

“總鎮,你在擔心什麼?”馮元颺道,“天津衛城堅固,又有衛河、潞河、三角湖遮護,不是那麼容易被流賊占據的。咱們隻要把聖上安全迎入天津,就能萬無一失了。”

“就怕人心有變啊!”曹友義說出了自己的心事,“京師陷落,天子出奔,整個北直眼看就是李自成的天下了……撫台覺得天津三衛之中,還有多少人能和咱們同心?”

天津在明朝時稱天津衛,不是一個衛,而是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一共三個衛。所以也稱天津三衛,根據明初時候的編製,三衛之下應該有16800戶軍戶,占有的耕地良田將近100萬畝。

傳到明末,衛所的普通軍戶已經和尋常貧農佃戶無異了。但是天津三衛的世襲軍官家族大多傳承延續了下來,都演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天津三衛的近百萬畝土地大多成了他們的私產。而天津鎮守總兵以下的各級軍官,也大多出自這些世襲軍官家族。

也就是說,如今天津鎮的軍官,大多都是天津衛當地的地主!他們的產業在天津,家族在天津,不是說拋下就能拋下的。

而且去了江南就有更好的前途了?怕也難說吧?

如果有個機會讓他們可以繼續為新朝服務,保住現有的產業,甚至再更上一層樓。天津鎮的軍官會這麼選擇,不是明擺著嗎?

大同、宣府、居庸、昌平等地一連串的望風而降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馮元颺眉頭微皺,低聲問:“曹總鎮,你的部下還靠得住吧?”

曹友義點點頭道:“撫台放心,各局各司都在下官的子侄兄弟手中,總不會有負皇恩的。”

“那就好……天津城內有原兵備他們看著,一二日內當無大礙。”馮元颺又道,“隻要能把聖上迎來就不怕了,聖上應該不是孤身而來的,會有數千京營精銳護駕。另外,天津衛水師和經理海運、領寧遠餉務的沈廷揚麾下還有不少戰士。”

天津衛水師最早在天津,但是後來移駐登州,由登萊海巡道主管,所部的兵將也都在登萊招募。而登萊一帶目前還在明軍控製下,所以天津水師還算比較可靠。而且登萊海巡道兼管天津水師的蘇觀生是個狠人,國子監生入仕。在擔任縣令時曾遭人誣陷,當時宣稱自己“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所以得了個三不要老爺的綽號。為官也卻有一套,到什麼地方都能經營出一番局麵。天津水師在他的手中也大有起色,這幾年保著寧遠餉路從沒出過紕漏。

至於漕運總督衙門下管海運的沈廷揚所控製的海舟,實際上都是商船。沈廷揚出身江南一帶的大海商,以南京國子監生入仕,在崇禎十二年時上《海運圖》和《海運書》,又奉命打造兩艘海舟試航。海周試航成功以後,就受命經理海運、領寧遠餉務。現在已經擴張到了擁有海舟上百,水手兩千,打手一千的規模。除了承辦朝廷的海運,還利於承辦海運的舟船兼營自家的生意(也許可以稱為走私),積累起了不少資產。相比天津衛這邊世受皇恩的軍官,沈廷揚和他手下的水手、護衛倒是非常可靠的。

因為李自成暫時威脅不到沈廷揚這樣的海商,而且也拿不出能讓一個大海商心動的利益。倒是拯救崇禎父子可以得到的好處更大!這可是兩件奇貨啊!

而且沈廷揚雇傭的打手也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主兒!該給的銀子都給足了,該會的本事也都會。人人都能跳幫肉搏,能熟練使用斑鳩腳火銃。裝備的1000支斑鳩腳火銃,也都是從廣東買來的好東西。

這可是沈大老板自己掏錢雇傭的打手,購買的火銃!怎麼可能不好用?

李自成當然也不可能把沈老板的打手劃拉過去,他可給不起那麼多銀子啊!

所以這兩撥外來戶,倒是非常可靠的力量。

馮元颺思索了一會兒,又道:“蘇觀生有2000人,沈廷揚有3000人……隻要他們到了,咱都不必請聖上、太子入天津城,直接坐船就走。就算軍心不穩,又有什麼打緊?”

“撫台說得對,”曹友義道,“那下官就馬上召集人馬,護著撫台出城去迎駕吧。”

“好!”馮元颺點點頭,“事不宜遲,咱們今晚就出發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