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哇呀呀……要是他那個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千戶祖宗看見他這樣,非得上來大耳刮子狠抽不可。
因為吳襄退下去並不是逃跑,而是去重整陣型了。
騎步之間的戰鬥很少有一陣了賬的,通常都得反複廝殺上許多個回合才能分出勝負。
而且騎步雙方都得講究陣形,都要列隊而戰。騎兵是整隊衝鋒,步兵是結陣而抗。哪方陣形亂了都得儘快重整。一般來說,步兵要被衝散了搞不好就得潰敗。而騎兵因為是四條腿,速度比較快,可以後退重整。
而吳襄率領的四旗甲騎因為是在城中行軍時偶遇敵人,沒有布成衝鋒隊形,而且和對手距離太近,無法提速。所以先後退,再重新組隊,第次衝擊,才是標準戰法。
至於兩個大舉人的步兵,則應該趁機占領十字街口的建築物,在高處布置弓箭手,同時設置路障,阻擋騎兵衝擊。
可範大舉人以為自己打贏了,急不可耐的要去抓崇禎皇帝,完全無視了吳襄的騎兵。
好在吳襄手下的那些金甲騎兵也是廢柴,他老人家一時半會兒也重整不好隊伍,所以範大舉人還可以繼續表現一陣子。
因為之前張舉人已經打聽到了崇禎行宮所在,所以範舉人、張舉人這倆瞎指揮的義軍頭領就帶著一幫烏合之眾往天津巡撫衙門而去了。
而在天津巡撫衙門裡麵,大明崇禎皇帝這會兒正全副戎裝,手持寶劍,立在殿前,一副要禦駕親征的模樣兒。
他知道兒子不在南城,也知道浮橋被燒壞了……也就是說,現在天津南城內,他這個皇帝最大!
可得好好把握機會,挽回一些威信!
大殿,哦,就是原本的天津巡撫衙門大堂前,這個時候還立著不少文武群臣。他們倒不是來效忠崇政的,而是從巡撫衙門附近的民宅裡跑來這裡避難的。
跟著崇禎和朱慈烺跑到天津的文武群臣還有好幾百家,其中一部分被撫軍大元帥府劃拉過去了。都被安排住進了總兵衙門和附近的軍營裡麵。
餘下的人則由馮元颺負責安置他們,都住在巡撫衙門和都司衙門附近——這倆衙門處一塊兒,巡撫衙門比較新,房子也漂亮,還有個後花園,所以就成了行宮。而馮元颺這個巡撫則搬去了隔壁的都司衙門,他的巡標已經沒了,不過手下還有幾個衙役書辦幕僚啥的。除了處理一些不多的公務,還能替他時刻留心戰場上的情況。
因此天津南城遭到攻擊和衛河浮橋被燒的消息,第一時間就送到他那裡去了。老馮的反應也挺快,立馬就著三班衙役去通知住在民宅裡麵的官員、勳貴,讓他們攜家帶口去巡撫衙門(原都司衙門)和行宮(原巡撫衙門)避難。
而跑到行宮裡的文武群臣們卻被披掛整齊,想要禦駕親征的崇禎皇帝嚇了一跳。
流寇都在攻城了,您這個皇帝還要上城頭去?就不怕被流寇打死?
不過這回也沒人勸他彆去……他要是駕崩了,朱慈烺不就名正言順當皇帝了?現在大家都看清楚了,朱慈烺的狡詐凶殘,絕對和多爾袞、李自成是一個檔次的。
如果有誰能帶領大明去和清、順爭天下,無疑就是朱慈烺了。
所以崇禎駕崩對於大明還是有好處的……
可是大家夥怎麼也沒想到,流賊的老營居然進了城,還衝到了巡撫衙門外麵,和正率兵出戰的崇政皇帝撞了個正著!
“黃龍旗!”範大舉人怒吼一聲,“狗皇帝就在那裡,兒郎們,跟我上,殺皇帝啦!”
“殺啊……”
一時間殺聲大起,崇禎皇帝再次遇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