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吳三桂的根(求收藏,求推薦)(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962 字 10個月前

太陽從山海關上空劃過,漸漸向關內遼闊的大地斜斜行去,將這一片秀麗壯美的山河平原,還有沿著山脊修建的長城,都籠罩在無限美好的夕陽之下。

在天下第一雄關的城樓上,一文一武,一老一壯,兩個大明的官員正手扶著垛口,望著山海關內一大片正在搭建中的窩棚,都忍不住一聲歎息。

少壯的武官是個長得相當魁梧精壯的漢子,國字臉盤,濃眉大眼,鼻直口闊,胡須連鬢,威風凜凜。此人正是如假包換的真吳三桂,朱慈烺的二舅哥,手握四萬雄兵,一念之間就足以改變天下形勢的大明遼東總兵官平西伯吳三桂!

“如此雄關......本是漢家天下的屏藩,若是讓東虜由此入口,將來會否變成引狼入室,從而鑄成大錯?”

吳三桂發問的對象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穿蟒袍,黑麵長髯,濃眉緊鎖,似乎在苦苦思索。

這人名叫王永吉,字修之,如今官拜薊遼總督,算是吳三桂的頂頭上司。不過他這位總督大人所管轄的地盤差不多都丟完了,隻剩下永平一府,而且還岌岌可危。

現在山海關內有李自成的“百萬大軍”,關外則是東虜八旗在虎視眈眈,真是有點腹背受敵,走投無路的意思。

“長伯,”王永吉喚著吳三桂的字號,抬手指著那些正在搭建窩棚的百姓,“如今哪兒還顧得了將來之事?你我便不是為了報答朝廷大恩,也得為此地三十萬生靈思之吧?他們都是隨著你我拋彆家土,一起入關的。你我總得為他們謀一個出路吧?”

搭建窩棚的人都是從關外的寧遠遷入的百姓。根據崇禎皇帝在三月六日下達的聖旨,放棄寧遠重鎮的同時,還必須將百姓同時撤入關內。隨行者多達三十萬人,大多是關寧軍將領軍士的家眷。其中一部分將領的家屬還有些餘財,衣食總算無憂,還可以住進山海關附近臨榆縣城。而一般的軍士家眷乃至普通百姓,可就缺衣少食,加上長途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本以為入關後可以很快轉移到南直隸各地,得到妥善安置。可沒想到吳三桂的前鋒才到玉田,就得到了北京陷落,崇禎皇帝和太子生死未卜的噩耗,而且李自成的大軍也趁機壓了上來。不得已之下,吳三桂隻好收兵退回山海關。而跟隨他入關的三十萬百姓,也就隻能在山海關下暫時棲身了。

這下可真是人人愁眉不展,個個怨恨不已了。而比愁、怨情緒更加糟糕的,則是看不到前途和生路的絕望心情!

這裡的三十萬人,包括跟隨吳三桂、高第(山海關總兵)的五萬官兵,現在都可以說是斷絕了生路!

之前他們當中的兵將有朝廷的糧餉可吃,百姓或是種地,或是開店,或是由從軍的家人供養,大致上也是衣食無憂的。如果不是滿洲人的兵馬時不時要入寇劫掠,他們這些人都可以算是生活在亂世之中的一片桃源樂土上麵了。

可是現在,他們不僅失去了家園和田地,而且也不可能再得到朝廷的供養......這三十萬人的吃穿怎麼解決?從寧遠帶來的糧草和山海關上的儲備算不上多豐厚。如果不能在幾個月內尋到一條活路,那麼聚集在山海關內的這三十萬人,就都得變成餓殍!

王永吉拍了拍城牆的垛口,歎了口氣:“長伯,除了借東虜之兵打回京師去,老夫真是想不彆的生路了。南下是不可能的,且不說聖上和太子能不能突圍到天津。

即便是能到天津,也是要匆匆而走,浮海南下的。

即便可以在天津停留一段時間,也不可能收容山海關這裡的三十萬百姓啊!沈廷揚手中不過一百多艘海舟,即便能走幾個來回,從大沽口拉走個五六萬人就到頭了。剩下的人怎麼辦?餓死還是讓流賊殺死?

至於投降流賊也活不了此間的三十多萬人......流賊不會給咱們能養三十多萬人的地盤的,也不會給咱們足夠的糧餉。無地、無餉、無糧,不出數月,山海關下就皆是餓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