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答得好!”
朱慈烺看著眼前這個“克難義從”出身的天津學子,笑容滿麵地點頭——這家夥是“克難出身”,是自己人,靠得住啊!唔,長得也不錯,斯文儒雅,像那麼回事兒。
“少安,”朱慈烺接著又道,“你既然選答了‘清流物議如何為國所用’一題,又提出了辦法,想來是願意為本宮去打理喉舌、筆杆的。”
今天麵試的題目不止一道,而是有四道,一是清流物議如何為國所用——這道題目就是用來招募朝廷的宣傳乾部的。
二是官屯軍田如何管理收租——隨著軍屯衛所數量的增加,需要許多官員去管理,這方麵的人才缺口也是極大的。
三是如何招募民團練勇並使之能戰——這是為江北、河南、山東各縣招募縣令的題目。
四是如何收取商稅、關稅而又不傷及工商百業之本——這是為江南各縣招募縣令。
參加麵試的貢士必須在四道考題中選取至少一題作答,當然也可以選擇更多的考題直到全選。
選擇題目多少和答題水平的高低,就決定了貢士是黯落還是高中,是第幾甲第幾名。
而眼前這位雷少安隻選了一題,一二三甲是無緣了,不過第四甲的進士出身還可以一搏。
“學生願意為太子殿下之喉舌!”
答得好!朱慈烺滿意地點點頭——他說願意為“太子喉舌”,那就是把自己置於太子黨羽的地位了。而且他的出身也決定了他的屁股一定是和朱慈烺坐在一塊兒的。
他一天津人,在東南沒有產業,現在雖然落籍到了和州,但那不過是掛個號,方便高中後領取職田而已。在和州地方上,他還是個沒有根基的外來戶。
一家老小想要過好日子,就得跟著太子爺去收拾東南當地不服從的士大夫!
“好,”朱慈烺又讚了一句,“你是義從,又是東林(是朱慈烺安排入東林的),又有真才實學,本宮賜你進士出身,名列第四甲!”
雷少安連忙起身給朱慈烺叩頭,“學生叩謝太子殿下天恩。”
“嗬嗬嗬,”朱慈烺笑著,“起來,起來說話。”
看見雷少安站起身,朱慈烺又笑道:“少安,你的進士出身是終身的,隻要不被錦衣衛和都察院抓了,是不能革去的。不過本宮授予你的官職卻沒有那麼牢靠了......從崇禎十八年開始,本朝的文官也要逐步實行試官製和末位裁汰製了。
所謂試官製,就是正式授官之前,先使用三個月。三個月後,又吏部會同上官考核政績,合格者轉為正式官,授予官階並發放全額俸祿。在試官期內,則授予同官階,發半俸。
而末位裁汰則是吏部會同上官對某官進行年考,年考為下下者,或者降級,無級可降就奪官裁汰!而且下下的考評數目是有定額的,克難伯爵以下者,每十官必有其一!”
朱太子的官還真不好當!不僅不大好貪贓枉法,連混吃等死都不允許——居然有末位裁汰製!年考下下就得降級乃至奪官裁汰!
而最可怕的是“下下”的評分還是有指標的,十官必有其一啊!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官都得擔心“下下”,朱慈烺也沒那麼不通情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