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目標,曲阜城!(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167 字 10個月前

“王爺,王爺,不好了,南朝這次可真下了本錢,都在覺華島上築城了!築了個好大的城,就在覺華島的腰部,周長好兩千步,至少可以屯兵數萬啊......”

深夜時分,北京紫禁城的文華殿中,連著騎了兩天的馬,弄得有點土頭灰臉的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正用沙啞的聲音在向多爾袞報告。

“兩千步?怎麼可能?”多爾袞愣了愣,“範文程,你是不是道聽途說啊?怎麼會兩千步?他們到底想乾什麼?為什麼要築一座那麼大的城?”

古人的一步是指兩條腿各邁一步的距離,差不多是一米半。兩千步就是三千米了,周長三千米的城堡可不小了,城內的麵積都超過半個平方公裡了。這可不是城市,而是一座軍事堡壘,內部沒有居民區、商業區啥的,純粹用來駐軍屯糧的......半個平方公裡有五十萬平方米呢!

一個建築麵積五十萬平方米的城堡可以屯多少兵?積多少糧?怎麼都得有幾萬之數吧?多爾滾琢磨著:幾萬大軍屯在覺華島上,肯定是為了進攻遼東啊!這南蠻小太子莫不是在打由東北入山海關的主意吧?

“錯不了的!”範文程道,“奴才派心腹裝成商人上了島,發現覺華島腰部那一片都給圈進城牆了......城牆從島子的南岸一直修到了北岸!”

“真有那麼大?”多爾袞眉頭大皺,“那得多少人開工啊?”

“哦,城牆修得不高,也沒用磚石,也不是版築夯土的,而是用麻袋填土堆起來的。”

這就是後世軍隊最常見的修築野戰工事的辦法,而且是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檢驗,一直到21世紀還在使用的最有效方法。防炮防彈的效果當然是很好的——人家連後世的火炮都能扛,何況這個時代的紅夷大炮?

除了防禦能力經得起考驗,用沙袋堆砌堡壘還有兩個好處,一是容易施工,堆沙袋的工程量比夯土要低很多,更不用說以磚石壘砌了。所以喻大仁和張煌言隻需要一千多名官兵和兩三千民伕,在不長的時間內,就能堆出一個大概的模樣來。

二是容易維修。用沙袋壘成的梯形城牆在結構上是非常穩定的,幾乎不可能用紅夷大炮轟出大麵積垮塌的效果。即便出現了一些垮塌破損,再用沙袋去填補就是了,根本不費什麼事兒。

“用麻袋填土......那得用多少麻袋?”多爾袞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人這麼修城牆的,“而且這樣能牢靠嗎?”

“不知道,”範文程搖搖頭,“總歸比不上磚石和夯土吧?”

腦補一下的確是不如的,沙袋鬆鬆垮垮的,怎麼能和堅硬的磚石和夯土相比?

範文程眉頭緊鎖,“王爺,南軍修建在覺華島上的城池並不是為了守禦,而是為了屯兵進攻!如果他們用磚石修一個小堡,奴才反而不擔心。可如今他們卻以麻袋填土砌了個三千步周長的城池,隻怕,隻怕......隻怕要大舉攻遼啊!”

多爾袞輕輕點頭,低聲說:“言之有理,用麻袋堆個三千步的矮城,大而難守,都不用紅夷大炮就能打破了......除了屯兵屯糧,還有什麼用處?”

他說著話,眉頭緊緊皺起,似乎在反複權衡。

“王爺,”範文程看著多爾袞,“奴才覺得遼東、遼西都是我大清的龍興之地,如果出了什麼紕漏,這人心......”

“人心怎麼啦?”多爾袞扭頭瞪了範文程一下,“遼東、遼西海疆數千裡,南人有大海舟無數,何處去不得?難道咱們還要處處設防?防得過來?”

範文程被多爾袞一懟,一下也啞口無言。

多爾袞站起身,在文華殿裡麵踱起了方步,走了約莫十幾步,忽然停住了腳步,對範文程道:“範文程,本王再給你一道令旨......將遼西瀕海三十裡內的百姓全部遷走,所有村莊一律焚毀,田地中的青苗一律驅牛羊啃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