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島原之戰”的規模和傷亡,都能和大阪冬夏兩陣相比了!
可是肥前國的兩三萬農民怎麼能和固守大阪城的幾萬武士相比?日本國的“明君”德川家光有怎麼會不知道其中的貓膩?
一定有許多豐臣家的餘孽或是在關原之戰後失去領地和主公的浪士參與了島原之亂!
所以“明君”家光在島原之亂後,就加強了對西國(西日本的大名在關原之戰中多數支持西軍)的壓製。而為了阻斷那些思念豐臣家的浪士和可能流亡海外的豐臣餘孽間的聯絡,“明君”家光還頒布了極為嚴格的鎖國令。隻允許荷蘭、中國和朝鮮三國商船在獲得朱印許可的情況下,進入長崎港貿易。並且荷蘭商人的活動範圍還被限製在長崎小小的出島之上,中、朝兩國的商人也不許離開長崎港町的範圍活動。而且還派出了可靠的旗本或藩主充任長崎奉行,以便牢牢掌控日本國的對外交往。
即便豐臣家的餘孽想要從海外回來,也很難聯絡上日本國內的豐臣遺忠。而且在長崎奉行所的控製下,日本國內的豐臣遺忠們也很難知道海外餘孽的活動。
再熬個一二十年的,國內國外的豐臣遺忠也該老死殆儘,就算還剩下幾個,也成不了大事了。
可是明君家光做夢都沒想到,浪跡天涯的豐臣遺忠們居然會想出奪取朝鮮國濟州島以實現“豐臣再興”的損招。
雖然奪取濟州島傷不了德川幕府分毫,但是卻會把大明和朝鮮拖下水......
現在大明帝國都已經派出使團來日本國問罪了,德川幕府還怎麼捂蓋子?而且光靠捂也不解決問題啊,等濟州島的豐臣餘孽站穩腳跟,再打回日本,事情不是鬨得更大?
所以得知明國使臣帶來了“豐臣再興於濟州島”的消息,德川家光就有一種天下又要大亂起來的不祥預感。於是就一邊和心腹重臣商議對策,一邊急召長崎奉行馬場重利至江戶城說明情況。
在親自召見了馬場重利,最後確認了“豐臣再興”事件後的次日,將軍家光就在江戶城本丸的七寶之間召集了禦三家的三位家主,德川賴宣、德川義直和德川賴房,共商對策。
這三位“德川”都是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家光的叔父,同時也將軍家之下家格最高的藩主。
和長相平庸,總是顯得疲憊不堪的家光相比,他的這三年年紀隻稍長他一些叔父倒都是相貌堂堂,精神抖擻,看著更像是明君。
不過麵對突如其來的“豐臣再興”,三人也都覺得非常棘手,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都不知說什麼好了。
過了片刻,禦三家的筆頭,紀州藩主德川賴宣才對家光說道:“公方,臣移鎮紀州時就發誓要不惜一切鎮守西國,現在正是履行誓言的時候,請公方下令命臣下率兵遠征濟州島!”
他當然不是真的想出兵打仗,而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且他也不擔心弄巧成拙,因為他有個很靠得住的小弟。
德川家光欣慰地點點頭,剛想命令德川賴宣出兵,水戶藩的德川賴房就說話了:“大納言不要急於出兵,濟州島並非日本國土,又懸於外洋。出兵濟州很有可能會引起日本國和明國、朝鮮國的衝突。”
家光有點失望,而賴宣則在心裡鬆了口氣——就知道自己的小弟弟賴房靠得住......因為德川家康臨死的時候遺命賴房和他的後代世世代代當幕府副將軍,並且承擔監察之責。
所以在涉及出兵海外的問題上,德川家光也不能無視德川賴房的建議。而賴房為人穩重,不會輕易挑起一場對外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