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闖王有炮(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210 字 10個月前

大順永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李自成穿戴著一領精工打製的長身鐵甲,外罩藍布箭衣,騎馬矗立在唐家山東南十三四裡外的金毛嶺的北坡山腰上。

前方七八裡開外是一座名為廣德宮的大型道觀,現在是大順軍在前唐家山戰場東南角上的一處重要支撐點。李自成的炮隊就以廣德宮為據點,三十二門大將軍炮現在就擺放在廣德宮北麵的開闊平地上(這原是用來辦廟會的地方),這裡距離虎渡河的河道不到一百丈。

李自成手中的這些大將軍炮都是從江陵城拉來的,都是左良玉生前命武昌府的良將精心打製出來的。並不是發射七斤或三斤炮彈的大中型火炮,而是發射一斤彈的小炮,炮身是鑄鐵的,用多道鐵箍加強,不算炮車的話,火炮的重量隻有三四百斤。

這種火炮是可以擺在一種特製的三輪炮車上用於野戰的。不過三輪炮車並不能用於守城戰,因為它是三輪的,開炮的時候裝在炮架後麵的輪子也不拿下來,而是在大炮後麵堆起一個土坡,來回複後座。在城牆上沒辦法堆土啊,所以隻好把大炮取下來扛到石頭壘成的炮座上......

的確是很奇怪的設計,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不僅不方便用於守城戰,連野戰運用也非常不便,很難及時轉移陣地。

不過對於唐家山之戰中的李自成而言,奇怪的炮架所帶來的使用不便,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戰場的主動權在他的手中捏著!

現在雖然是火器轟鳴的時代,但是騎兵在戰場的地位依舊非常關鍵——強大的火器意味著強大的殺傷力,而強大的騎兵則意味著戰場主動權。

而在永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天明時分的唐家山戰場上,殺傷力和主動權這兩個可以決定戰役勝負的有利因素,都在李自成的手中!

當然了,他的敵人也不是沒有勝算。

明軍占據了有利的地下,依托虎渡河、蓮花寺和唐家山布陣,而且還修建了簡易工事以加強防禦。

另外,他們的援兵正在趕來!

根據李自成所掌握的情報,朱慈烺至少調動了三個所謂的“克難新軍模範師”到湖廣作戰。

這種“模範師”裝備了威力強大的火銃和火炮,而且訓練有素,紀律森嚴,所部士兵的待遇也極為優厚,遠超尋常的明軍官兵,因此戰鬥力非常強大。

所幸的是,“模範師”的數量有限。根據黃澍提供的情報,明軍攏共隻有六個模範師——黃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朱慈烺一共就發出去六個師級番號,現在全部是模範師。也不可能都派來湖廣吧?總要留兩個守淮河防線,再留一個在南京看家。

因此能動用的就是三個師。

現在一個師確定在襄京、南陽,一個師在漢陽,一個師在虎牙山。所以在公安縣城到虎渡口一帶,應該是沒有模範師的。

沒有模範師,李自成就勝券在握了!

而和李自成在唐家山對陣的明軍也表現的非常怯懦,幾萬人的大軍不敢擺開來野戰,隻敢依托虎渡河、唐家山、蓮花寺構造工事,一副準備築壘堅守的姿態。

可惜李自成的大軍來的突然,沒有給這群明軍太多時間構築足夠堅固的工事。

李自成是昨天下午率部抵達的,先占了金毛山和牛頭山(兩山距離很近,在轉彎向南的虎渡河岸邊)為根本。然後一部占據廣德觀,開始在那裡構築炮兵陣地。一部沿著廣德觀以西的虎渡河展開,也構築了一些非常簡單的工事。

還有一部則在金毛山、牛頭山腳下用土包封堵河道——這是為了將上遊流通而來的虎渡河水引入東岸連片的稻田,從而降低下遊唐家山一帶虎渡河的水深。

虎渡河本就不是什麼大江大河,唐家山一帶的水位不是很深,如果上遊來水少一些,那麼大順軍就能渡河進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