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近戰很快就在大順軍的右翼展開了,先是如牆而進的長矛插入了刀盾手的陣列當中,鋒利的矛尖挾著巨大的衝力,瞬間就穿透了刀盾兵身上披著的布麵甲。然後則是腰刀的反擊!盾牌護著腰刀衝到了長槍兵的身前,手起刀落,都朝著長槍兵甲胄的縫隙揮砍戳刺。雙方的死傷開始激增,明軍陣列後方的弓箭手和騎馬督戰的大順軍騎士,都開始朝著對方的人群連連射箭。
兩邊的弓手(包括大順騎士)都很不錯,全是從軍多年的老兵,射得好箭,遇上韃子許不夠瞧的,可是如今卻也是逢了敵手,一陣攢射之下,兩邊的肉搏兵都紛紛中箭。
不過箭鏃畢竟不是槍彈,對於披甲的目標沒有太大的“停止能力”,所以被箭鏃射翻的確也不多。
大順軍右翼的激戰開始後不久,在唐家山東麵的開闊平原上,雙方的騎兵也發生了交戰。不過不是張勇的一千輕騎兵和大順軍騎兵在交戰,而是從公安城內開出來的一千六百重騎兵,以一個營為一個波次,總共四個波次,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向在唐家山東麵平原巡弋的大順騎兵發起了密集衝鋒,在隆隆的蹄聲當中,六千多隻馬蹄帶起了漫天塵土,真有一些地動山搖之勢。
這場衝擊是朱慈烺得知唐家山前沿的明軍正在挨炮轟後,才臨時決定要發動的。
他知道靠二三十門大將軍炮是不會給多達五萬人的明軍造成太大傷亡的,但是挨炮擊是個很“掉士氣”的事兒,特彆是在隻挨打不還擊的情況下。
所以他必須要設法反擊......吳國勇手中的二十四門三磅炮是飛不過來的,他手頭能用的也就孫富貴的騎兵團了。
這些可是練過集團衝鋒的鐵甲騎兵啊!
而且他們的肉搏能力也不弱,人人都有一身板條鐵甲,至少三分之一還裝備了近距離肉搏的利器——轉輪打火槍!剩下的也配備了飛斧、鐵鞭這樣的破甲利器。
對了,他們會裝備那麼多肉搏利器,是因為他們會在集團衝鋒結束後和敵人肉搏,而不是迅速脫離接觸,再進行下一輪衝鋒。之所以如常,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馬力不足。
朱慈烺可以給他們一人配雙馬,但是卻沒有能力為他們配上真正上等的戰馬。
或者說,他們所騎的馬,在清軍和大順軍那邊根本就夠不上戰馬的標準!
馬,南方是可以養的!
但是南方養馬的成本比草原甚至中原的養馬成本要高出許多倍,所以無力維持龐大的馬群。
而重數量的草原式養馬,是以百中選一的方式選出高大強壯的馬駒閹割後充作戰馬的。
可是南方養出的馬匹既少又貴,要百裡挑一的話,那就沒馬可用了!
所以這些鐵甲騎兵猛衝一陣後,就筋疲力儘跑不掉了,不回去好好歇一下,根本沒力氣衝第二波。
因此朱慈烺的衝擊騎兵衝完以後就得肉搏,根本玩不了所謂的近代衝擊騎兵戰術。
好在他們肉搏的能力都不弱,裝備又好,而且還有四波集團衝鋒打底,李自成擺在虎渡河東岸的兩三千騎兵頓時就被打得人仰馬翻,傷亡慘重,節節敗退。
負責指揮虎渡河東岸大順軍作戰的田見秀被新軍騎兵的這種疾風驟雨一般的攻勢給打懵了,不得不派出幾個部(大約三四千人)的步兵部出密集隊列頂上去掩護自家的馬隊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