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很有思想的人物(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470 字 2024-03-24

南京皇城,黃江和蘇生這兩個大皇商這個時候也在向朱慈烺報告東南各處糧食緊張的事兒。

“千歲爺,即便有一些湖廣米運到,也平抑不了東南各大城鎮的米價,市麵上的糙米,普遍已經漲到四到五兩銀子一石了,而且還在繼續看漲!”

“千歲爺,真是沒有辦法了......沒有米啊!江南每年從湖廣輸入的白米不下兩千萬石,去年冬天到現在,怕是一千萬石都沒有。”

“是啊,是啊!今年肯定指望不了湖廣米了!明年會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太多了。因為今年的春耕已經誤了,秋收一定不如去歲。而且小農賣米的意願不如士紳地主......”

朱慈烺聽了這話有點不明白,“怎麼說來著?為什麼小農賣米的意願不如士紳?”

蘇生綽號蘇老米,家裡原就是糧商,對這事兒再熟悉不過了。

他說:“小農種米,那是粒粒皆辛苦,士紳收租不過扒拉一下算盤珠子,兩者怎能等同?而且士紳花錢的地方多,需要賣米換錢。小農節省,一個大子兒恨不得砸成幾瓣兒花,所以他們寧願把米存著。

另外,士紳家裡麵都存夠糧食了,不怕饑荒,小農不一樣,他們以往都要寅吃卯糧,現在好不容易有了餘糧,當然要存一點了。人之常情,咱們能怎麼辦?”

是啊,能怎麼辦?總不能派兵去搶糧吧?這可是官逼民反......

能怎麼辦?

朱慈烺想著也頭疼啊!

看著兩個皇商都是一籌莫展的樣子,朱慈烺隻能揮揮手,讓他們且退了。

商人沒辦法,那就隻能找官人了。

所以朱慈烺回南京的這些日子,連和崇禎皇帝商量內禪的心情都沒了,天天就和兩府大佬們一塊兒商量辦法。

隻是這吃飯的問題太大,辦法也不容易想啊!

......

“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此時此刻,在秦淮河畔一所頗為雅致的小樓裡麵,正有一個把朱大太子看得穿穿的才子,在評論著朱大太子眼下遇到的麻煩。

這才子正是跟著朱慈烺一塊兒返回的左班監察禦史紀坤,他剛剛在南京城內買了個宅子,準備長住。今兒正好是喬遷之喜,所以就請了幾個好友一起來吃酒。來的人有黃宗羲(他雖然要去武漢任職了,但是手頭還有許多交接的活要辦,而且清田司的上級是兵部,也得回南京才能組建)、王夫之、顧絳(就是顧炎武)——都是很有思想的人物!

他們仨之所以湊一塊兒,其實是朱慈烺的安排。他不希望這些人在幾角旮旯眯著,麻煩太大。同時也不希望他們成為體製外的在野派——麻煩更大!

所以就給顧絳安排了南京的官職,而王夫之本是湖南人,在堵胤錫的幕府裡謀了個差事,後來又被堵胤錫推薦給了左夢梅,當了楚王朱慈照的紀善。

朱慈烺在查看楚王府屬官名錄的時候發現了這個人,於是就把他帶來了南京,在來南京的路上王夫之又結交了黃宗羲和紀坤。

聽紀坤這麼評論,長得有點消瘦的王夫之捋著胡須,也歎了口氣:“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太子做不到均天下,卻摘了李自成均天下的果子,也算是聰明之主。”

顧絳聞言笑了起來:“均天下而已?真要那麼容易,李自成就該坐江山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