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緊張施工,到了崇禎十九年臨近年末的時候,南京皇城終於煥然一新,恢複了昔日的天家氣象。而且除了帝王之家的堂皇富麗之外,這座占地超過一千五百畝,堪稱全世界第一大宮殿的帝王之居,還多了一些從秦淮河畔的諸多金陵名園“搬”來的雅致和舒適。
重修過的南京皇城以乾清門為界,分為了“前殿”和“後宮”兩部分。前殿包括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以及文華、武英、奉先等殿。為了節約修繕的成本和時間,同時也因為在修繕皇城的時候西南各處仍舊處於戰時和混亂之中,所以難以采集巨木。所以隻集中力量修了奉天門和奉天殿。
這一門一殿可是前殿的門臉兒,也是皇帝上朝理政的地方。為了將奉天門、奉天殿修得氣勢恢宏,朱慈烺甚至命人使用了拆毀華蓋、謹身兩殿建築所得的上等木料(這兩座大殿都處於半毀的狀態,必須拆毀重建)。
至於華蓋、謹身、武英、文華、奉先四殿,則修得比較馬虎,外表上看得過去就行了。
而在謹身殿和奉先殿(這是兩座大殿的位置基本是平行的)以北,有一座乾清門和一道將皇城紫禁城一分為二的高牆。
乾清門和高牆以北,就是朱慈烺登基稱帝後所居住的後宮了。相比“前殿”的馬虎,朱慈烺對紫禁城“後宮”的建設是花了不少心思的。畢竟在登基之後,“後宮”才是他真正的“小家”所在,怎能不經營的舒適一些?
不過花了不少心思並不等於花了許多銀子!
朱慈烺並沒有把紫禁城的修繕重建工程交給工部或是內侍去操辦,而是直接發包給了專業替顯貴富豪之家營造園林的商人。讓他們照著西圃和大功坊的標準,給自己修建後宮。
根據朱慈烺的交待,紫禁城的後宮又分成乾清宮、坤寧宮、柔儀宮和春和宮四部分。
其中乾清宮和坤寧宮分彆屬於帝後,比較莊嚴。而柔儀、春和兩宮,則是妃嬪們的住處,完全是照著南京城內豪門園林來的,亭台樓閣,小橋池水,假山奇石,花草樹木,應有儘有,也儘可能做到了雅致舒適。
雖然工程倉促,還有許多細節沒有做好,不過大致上還是讓人滿意的,而且花費也在朱大太子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皇城修繕可是朱慈烺親自過問的項目,要坑他的銀子可不大容易!
崇禎二十年正月十五日,煥然一新的南京紫禁城引來了一次意義非凡的大朝會。
淨鞭三響,香煙繚繞。
煌煌奉天殿,又不知多少日子沒有舉行過這樣隆重的朝會了!
根據朱慈烺定下的規矩,尋常的朝會就是禦前兩府會議,不必在奉天殿舉行,在文華殿或是武英殿舉行就可以了,反正也沒多少臣子參加。而且也不是一大清早上早班,通常就是上午開個會,到午飯前結束,一部分官員自己去找食兒,一部分則陪皇太子一起吃午飯。
而煌煌大朝,說是初一、十五要辦,不過朱慈烺這段時間總也不在南京,不是出去打仗就是出去要飯,崇禎皇帝又是個“病秧子”,兒子在的時候他還“蹭個朝”,兒子不在,他就隻能一邊養病一邊拉弓、扔石鎖、劃船和過荒淫的皇帝生活了......
所以奉天殿(奉天門)大朝在整個崇禎十九年就沒怎麼辦過,可是偏偏在今兒,就要辦一次群臣彙集的大朝了。天色未明,午門外頭的轎子和車馬就是一串一串的,白燈籠星星點點的,領著穿著整齊的大臣們一隊隊的步行進入午門,然後往奉天殿而去。
正月裡麵南京的天氣還是很冷的,是那種一點寒意就透入骨髓的陰冷。所以朝會就不再奉天門外辦了,而是挪到了相對比較暖和的奉天殿內。
諾大的奉天殿裡麵,這個時候點了不少手臂粗細的蠟燭,還擺了許多暖爐,全都點上了火。不過因為大殿內的麵積太大,還四處漏風,所以依舊昏暗寒冷,好在朱慈烺用的臣子大多身強力壯,穿得暖一點再冷也抗得住啊!
而且大家夥的心都是熱的......
今天這場大朝,興許就是崇禎皇帝最後一場大朝了......再有那麼隆重的場麵,就該是朱慈烺的登基大典了!
一想到太子殿下終於可以登基,崇禎皇帝也終於可以如願以償的開始養老,大殿裡麵的臣子就心頭火熱啊!
不管是跟隨朱慈烺的克難功臣,還是入朝參覲的一方諸侯,現在都已經統一了意見,就是堅決要求朱慈烺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