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搞封建?”
吳三桂一愣,心想:本王可是大清鑲綠旗的****!會不知道怎麼搞封建?還用得著看書?
賈布斯瞧著吳三桂有些不屑,於是就笑著說:“王爺,您還是看看吧......這書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叫小的帶來給王爺您的。”
了不得的人物......吳三桂明白了,這是洪興皇帝啊!
既然是洪興皇帝讓人送來的,那就趕緊看吧!哪怕沒用,也得仔細去看,這可是態度問題!
吳三桂就當著賈布斯和劉生二人的麵,翻開了這本《封建說》開始細看起來了。
這本《封建說》其實就是洪興皇帝的朝廷在崇禎二十年春剛剛頒布的《內外諸藩法度》的“刪選版”。原版的《內外諸藩法度》管得事情很寬,不僅管內藩,還管大明和外藩之間的關係。
所謂外藩就是那群名義上向大明稱臣朝貢換取厚賞,實際上啥封建義務都不履行的藩屬國。
朱慈烺可沒那麼好說話!你們隨便給個三瓜倆棗的,就想從朱慈烺的國庫裡麵搬銀子?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兒?
藩屬國就得有藩屬國的義務,不能隻拿好處不儘義務,這種虛熱鬨洪興皇帝可不喜歡,他喜歡實實在在的好處。
另外,薄來厚往的事情,洪興皇帝也不會乾——藩臣在下,皇帝在上。打個比方,藩臣就是佃戶,皇帝就是地主。佃戶給地主交租子,而地主則逢年過節給佃戶家發點賞,聯絡一下感情......可是地主發出去的賞怎麼可能比佃戶上貢的租子還多?這樣乾,地主怎麼當得下去?
所以在《內外諸藩法度》當中,朱慈烺嚴格禁止了“薄來厚往”,同時也禁止“不貢”、“不敬”和“不臣”這三種行為。
所謂不貢,就是不按時納貢——納貢必須年年納貢,不能想著就納,忘記就算。如果因為某些特殊情況,實在沒辦法按時納貢,也必須在事後補貢並且賠罪。
而不敬,則是指腳踏幾條船,同時向幾家稱臣或是關起門當皇帝——前者並不絕對不允許,而是必須求得大明皇帝的恩準。而後者是不允許的,不過大明不一定會討伐,而是會解除君臣關係,將之踢出大明藩屬的隊伍。
從今往後,就不能給大明當狗了!
而不臣,則是指藩屬國不向大明商人開放,不給予優惠待遇,不能拒絕大明在藩屬國土的上設館的要求。因為藩屬國不是獨立國家,沒有完整的主權,所以大明的商人對藩屬國而言不是“外國人”,而是“上國人”,不能拒之門外,不能施之酷刑,不能肆意奪其財產。
另外,大明身為宗主國,是有權在藩屬國設“館”駐官或駐軍的。
至於設什麼樣的館,是駐官還是駐軍,是可以慢慢討論的,但是藩屬國無權拒絕大明設館的要求。
總之,從崇禎二十年開始,當大明的外藩並不是一件特彆舒服的事情了。
當然了,周邊的小國不當外藩還可以當個快樂的獨立國,或是成為彆國的藩臣。洪興皇帝現在也不是特彆想收小弟......那種距離遙遠,或者沒有什麼油水,或者難以管束的小弟,朱慈烺才不要呢!
他現在重點發展的小弟就是安南四主、占城、水真臘和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