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北伐去也!(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771 字 10個月前

南京外城的龍江口碼頭,不計其數的舟船鋪在秦淮河的河道上,這些可不是運糧販貨的商船,而是載運禦駕親征的北伐大軍和無數的輜重糧草,順著長江運河,一路北進的兵船。

那日的禦前兩府會議上,錢謙益的“為大同百姓問罪說”,讓還有些猶豫的洪興皇帝下了提前發起北伐戰爭的決心。

大同城十幾萬無辜被屠的百姓的血不能白流,他們替大明牽製清兵長達三四年,所以朱大皇帝有責任替他們討還公道。至於能不能打死多爾袞那是能力問題,而打不打這一仗則是態度問題。

如果朱皇帝真的沒有餘力,他也不會為了政治正確硬打這一仗。但是現在南明的局麵不錯,完全可以支撐起一場真正的北伐了,如果不打,那真是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在大明崇禎二十年七夕節這天,朱慈烺就正式頒布了北伐討虜大詔,在大詔當中就挑明了要為大同死難的軍民討還公道,就是要問多爾袞背信無義,濫殺無辜之罪!

而北伐中原的準備工作,其實早就開始了......即便沒有大同之屠,朱慈烺也會在二十年冬天發難!

兩個師的模範軍以及大量的米糧乾草等物資,在二十年夏天的東南季風結束前,就用海舟運往了登州。其中的一個師(第一師)更是在六月中旬就秘密登上了覺華島。

另外,徐海節度使高傑因為和黃得功、史可法有過節,所以也加入了跨海遠征的隊伍。六月底之前,也率領著從徐海軍中精選出來的一萬四千大軍,也走海路北上,現在也進駐了登州。

如果再加上北洋水師、東江鎮總兵衙門、山東總兵衙門和登萊巡撫衙門所轄的官兵,北路明軍的總兵力多達七萬餘人!

一旦在遼東、遼西登陸成功,可真夠大清皇阿瑪多爾袞喝一壺的。

而北伐的南路軍,是以山東的史可法、高鴻圖、左懋第、朱以海四鎮和淮北的黃得功所部為主的。他們也為了這次北伐全力以赴準備了好幾個月。

其中的高鴻圖、左懋第和黃得功還都為此當上了“債帥”,因為朱慈烺發給他們的補貼不大夠用,所以都向海商銀行、鹽商銀行借了錢,采購了一批火銃、火炮,還打造了不少偏廂戰車。

現在的“北六鎮”(就是史可法、高鴻圖、左懋第、朱以海、高傑、黃得功)明軍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軍製。

一種是朱慈烺引入了西洋軍製,高傑、黃得功兩軍都學了模範軍的辦法,將長槍兵和火銃兵混編,以500人左右的方陣營為基礎作戰單位。

另一種則是由戚繼光的車營,史可法、高鴻圖、左懋第、朱以海等四鎮都選用了這種軍製。

不過他們也不是完全照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進,取消了佛朗機炮車和火箭車的配置,也沒有镋鈀手。而是以長槍、弓箭、鳥銃、刀牌等兵種配合偏廂車,同時再配置一些輕型的大將軍炮(一斤炮)。

在接敵的時候,偏廂車可以首圍相連組成車陣,配合火炮、火銃,就足以對抗清兵的鐵騎了。不過這種車營機動性很差,隻能走大路,行進速度也較慢,隻能穩紮穩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