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黃得功則整頓了步兵,留下了三四百豁出去的死士在莊子裡牽製清軍,還把所有的炮兵都留下來,8門3磅炮都對著北麵拚命開火,吸引清軍的注意力。然後黃得功就親率七八千步兵湧出了牛家莊。
不過黃得功並沒有走太遠,幾千兩黃旗的騎兵就如同洪水一樣衝過來了!
這幾千騎兵是清軍後翼(伏兵)總帥,鑲黃旗固山額真愛新覺羅·拜音圖直領的後備隊。
拜音圖指揮伏兵殺出樹林後,就立即將部隊分了三路,一路由正黃旗的固山額真譚泰率領,衝入牛家莊去增援杜雷;一路由蘇克薩哈指揮,繞到牛家莊以北去斷明軍的退路;一路自領在牛家莊南麵待機。
發現明軍從牛家莊東麵突圍後,拜音圖就立即親率騎兵上來追殺。這個時候大部分明軍都已經處於驚慌失措當中,難以維持陣列,被清軍騎兵一衝就全亂了套,四下奔逃開去。隻有黃得功親自掌握的一個營還維持著莫裡斯方陣的隊列,用利用長槍掩護火銃,邊走邊打,非但沒有被清軍衝垮,還擊退了清軍幾個牛錄的輪番衝擊,前前後後打死打傷了上百老八旗戰兵。
看見這群明軍紮手,拜音圖也不舍得拿老八旗子弟的命去拚,隻好放他們一條生路,轉而去追擊其他逃散的明軍了——其實也追不了多遠,因為龜山方麵還需要他們去增援!
多爾袞知道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一旦濟南府的明軍南下抵達戰場,大清可就真的要完了......所以根據後來的統計,明軍在牛家莊一役的損失不算特彆慘重。跟隨黃得功、李成棟成建製退出戰場的有上千人,還有將近4000人在戰後的半個月內陸續歸隊。雖然損失近半,但是十二個莫裡斯式步兵營的建製都還能維持,隻要有足夠的戰士和裝備補充進去,很快就能恢複元氣。
而清軍在牛家莊戰場上的損失,則接近2000人,差不多就是兩個半明軍換一個清軍九旗兵。
這樣的交換比到底劃不劃得來,皇阿瑪多爾袞可得好好掰著手指頭算一算才行啊!
牛家莊這邊的激戰還沒結束的時候,一代儒帥史可法已經開始“戰場止損”了。
他和高鴻圖、左懋第能在山東戰場上堅持那麼久,“戰場止損”的功夫當然是好的。
他們才不會熱血沸騰的流儘最後一滴鮮血呢!
山東抗清是持久戰,死了還怎麼持久?隻有敗而不死,才能屢戰屢敗,才能真正持久啊!
所以史可法等人在龜山上麵布陣的時候,就已經做好的撤退的準備。派出一千多人分成幾隊,攜帶著大量的旗幟鼓號在龜山以北大約20裡的馬蹄山和雲蒙山上埋伏,同時還預留了充當殿軍的後備隊,還在龜山上用大盾、車輛和裝了糧草的蒲包搭了個小小的車城。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史可法、高鴻圖他們對開始跑路的時機把握得很好,並沒有存著什麼僥幸。發現牛家莊方麵形勢大變,就立即丟棄輜重、車輛,分成幾路衝下龜山,向北麵的雲蒙山、馬蹄山撤退。
而這個時候,多爾袞的大軍還散布在十幾裡寬的正麵,其中中路還在和龜山上的明軍苦戰。左翼剛剛完成迂回,在明軍車陣的右側展開。清軍右翼,包括布置在李莊的四五千人,都忙著在追擊黃得功、李成棟的敗軍。
而多爾袞自己的本隊,剛剛從白家村出發,向前挺進。
不過多爾袞還是不肯見好就收了,今天這場會戰打到現在,他贏得可不夠多,而且自己的損失也不小,如果不趁著這個機會追殺,還有什麼本錢去和朱皇帝議和?
一陣軍鼓聲響徹戰場,清軍的中路和左翼的四萬多騎陸續開始了追擊作戰!穿著四色盔甲的騎兵和騎馬步兵,如果潮水一般漫過白色的原野,十幾萬隻馬蹄雨點般的敲打著大地,一時間仿佛天地都為之顫抖。
數萬騎兵衝殺的威勢,在這一刻完全達到了最高潮,被史可法留下的殿軍,很快就被洪流一樣的清軍騎兵給淹沒了。
在一陣激烈但是短促的後衛戰結束後,龜山戰場上,很快就出現了一邊倒的場麵。
但是一邊倒,同時也意味著明軍的主力也在快速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