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濟南府,臥虎山,整個山穀,正沉浸在一片悲痛和哀傷之中。
今天是為了保衛曲阜、保衛孔林,而壯烈犧牲的衍聖公孔胤植和衍聖公世子孔興燮的靈柩,抵達臥虎山的日子。
在山穀中避難的濟南府的士紳,以及一早就得到消息,從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等地遠道而來,為衍聖公父子送行的讀書人,一早就在山穀的入口處等候著,氣氛無比肅穆。
靈車和護靈的官兵還沒有抵達,東林黨山東分會組織的宣講士,已經穀口城關內外的關道上十步一個,分頭站好,開始大聲宣講衍聖公父子的英雄事跡。
“俺們這位衍聖公雖然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可是麵對胡虜如潮而來,卻無一絲懼色,坐鎮曲阜城頭,指揮若定,直至城破才率兵突圍,最後以身許國......”
“衍聖公世子真不愧是先聖之後,孔門傳人,雖然沒有殺賊之力,但卻有殺賊之心,曲阜城破之後,依舊指揮家丁在城中與虜巷戰,最後被亂箭攢射而死,真是壯哉,烈哉!”
“衍聖公傷重將死之前曾有言道:唯願下代衍聖公能有先祖之勇力,能夠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展胡虜攝政王於萬軍之中......”
“衍聖公世子遺言:先聖之嫡裔,當選天下第一士,當精通六藝,忠勇無雙,既有殺賊之心,亦有回天之力!如此才能為天下儒門士子之表率......”
這群東林“宣講士”所說的,當然都是真的,比真金還要真,都已經寫入了青史!
孔胤植、孔興燮兩父子這就青史留名了!不僅青史留名,而且還要風光大葬。
葬在曲阜是不可能了,曲阜還在東虜手裡,倒鬥皇阿瑪多爾袞正帶著他的十萬“土夫子”在那裡“升棺發財”呢!孔胤植、孔興燮兩父子就算去曲阜埋了,也得給他們挖出來。
所以孔胤植、孔興燮兩父子不會埋在曲阜,當然也不會埋在濟南府臥虎山,他們的棺槨現在隻是在山東各地(明朝控製區)巡遊,以激勵山東士子的抗虜鬥誌。
至於兩人最終的埋骨之地,則會根據他們的遺願選擇在旅順口的猴石山,也就是那個203高地上。
之所以要埋在那裡,主要是為了去教化東虜的鬼魂......他們生不能教化皇阿瑪多爾袞,死了也要去地下教化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這樣的衍聖公和衍聖公世子,真是不負先聖不負國啊!
唯一可惜的就是教化蠻夷的手藝差了一點,被蠻夷給滅掉了......這是血的教訓啊!要教化蠻夷不能光有道德文章,還得有手段。要教化蠻夷,就得和孔聖人那一屆的大儒一樣,身高九尺那是先天的,沒有辦法學,但是可以把自己鍛煉得膀大腰圓,力大無窮啊!
估計在將來的史書當中,孔門七十二賢當中都是這樣的狠角色了!
如果把長袍脫了去,看著就和斯巴達三百壯士差不多了......
就在這時,臥虎山穀外官道的儘頭,忽然出現了一麵白色的大旗,上麵一大大的黑色孔字,隨後又是七八麵白旗,獵獵卷動,然後才是一片閃爍著寒芒的槍尖。到了最後,才看見數百白衣白甲,肩扛丈八長槍的武士,簇擁著兩輛各拉著一口巨大棺槨的牛車,出現在眾人的視線當中。
牛車後麵,則是一群穿著麻衣的孔家子弟哭哭啼啼的跟著,為首的就是下一屆聖公的大熱門孔胤正了。
這位哭得可傷心,嚎得那就一個中氣十足啊!而且還有台詞呢!
“聖公哥哥,你死得壯烈,死得英勇,不愧聖人之後,實乃儒門表率,俺孔胤正發誓,一定要手刃多爾袞,為您老人家報仇雪恨!一定要將東虜蠻夷全都教化成儒家君子,完成您老人家的遺願......”
還彆說,這粗鄙還是很識時務的,他是粗中有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