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秀看了看張可望,又瞧了瞧張定國,低聲道:“要不就一主三王吧......大哥你當大西國主,額們三個還當定北王、安西王、撫南王。軍國大事,咱兄弟一起合計。”
張獻忠第一次稱帝時,曾經封四大義子當了王,張可望為平東王,張定國為安西王,張文秀為撫南王,張能奇為定北王。其中張可望還有柱國、太師、監軍、節製文武的官職差遣,位在諸王群臣之上。
此外,四個王還各有平東將軍、安西將軍、撫南將軍、定北將軍的名號,算是大西軍的四大統帥。
在冊封四大義子的同時,張獻忠還設立了五軍都督和水軍三都督,還軍分一百二十營,還設立了四個宿衛營,以分四大義子的兵權。
但是隨著大西軍出川入陝,麵臨的軍事鬥爭形勢日趨嚴峻,張獻忠不得不讓四大義子掌握更多的權力。所以大西的大半的兵權,現在又到了四大義子手中。
張定國點點頭:“這辦法不錯......如今的天下已經有三個皇爺,一個太上皇,一個皇阿瑪,一個撫軍太子了。咱大西也搞點彆的路數,就來個四王共治,一王為主,三王為輔。”
張能奇也道:“四王共治好啊,有事兒一起商量,可不能和老萬歲在世時候那樣了......”
張可望吐了口氣,也沒辦法了!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他們仨都握著重兵。如果他們不能和自己團結,大西國就得散了。
“那麼接下去咱該去哪兒?”張可望又問,“洛陽怕是不能呆了......”
“回關中!”張定國道,“老萬歲走之前不是說了?要咱哥幾個和李過抱團。”
現在的情況和曆史上張獻忠戰死鳳凰山時完全不一樣,那時候南明已經奄奄一息,大順也已經土崩瓦解,而大清又有了一統天下的氣象。
大西餘部要想在西南建立根據地,和南明合作就是首選了。一方麵南明在西南土司豪強中還有不小的影響力;另一麵南明已經沒有了強大的武裝,必須依靠大西餘部才能勉強生存。
可是現在,南明北清還算勢均力敵,南明甚至還占了上風。大西餘部如果投靠南明,想要保持獨立性,並且占有一定的地盤是很難的。
而大順退到四川後還占據著不少地盤,趁著明軍主力和清軍大戰的當口,漸漸穩住了局麵。
在這種局麵下,大西餘部選擇和大順搭夥過日子,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張可望卻皺著眉頭:“回關中?再去和吳三桂打?”
“和他拚了!”張能奇一咬牙,“額來打頭陣,大不了就是個死!”
張定國搖搖頭:“莫衝動,咱們還是要好好合計......吳三桂勢大,光靠硬拚可不行。”
張文秀道:“要不詐降?”
“詐降?”張定國皺著眉頭,“他能信咱?”
張獻忠有詐降的不良記錄,吳三桂還能上當?再說了,張獻忠這夥人在鳳陽皇陵倒過鬥!現在大明朝的皇上可是個二十五孝皇上,怎麼能饒了張獻忠的餘孽?
另外,吳三桂一屁股高利貸,還指著黑吃黑吃掉張獻忠多年打劫所得平賬呢!怎麼可能同意大西餘部投降?
“那咱們就借道!”劉文秀又有主意了。
“借道?”張可望問,“借道去哪兒?”
“去四川投李過,不,投李自成。”張文秀道,“咱們得從大散關入漢中.......就向吳三桂借個道,西安府就是給他的報酬。”
張可望道:“你就不怕姓吳的算計咱?”
張文秀說:“就怕他不算計!”
“怎麼說?”張可望問。
張文秀哼了一聲,道:“吳三桂是不敢放著西安府不占的......他得封上潼關衛,才能放心當他的西北王。要不然東虜再擠進潼關,他又得去給東虜當孫子。而且他妹子現在是大明皇後了,多爾袞還能容下他這個大明國舅爺?
所以他必須得分出精銳去占西安、占潼關,能夠用來暗算咱的兵可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