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大明好人(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395 字 10個月前

.,

大明洪興二年,安南黎朝德隆元年,西曆1649年。

崇禎曆六月初六。

晴空萬裡,火辣的陽光,再次照耀在安南國南部這片靠近大海的狹長土地上。

在一條名為香江的大河北岸,坐落著一座四四方方,周長約有十七八裡的中國式城池。

飄揚的一麵阮字大旗,表明了這座城池的主人,就是統治安南南部順化、廣南、泰寧三府的阮福瀕。這裡就是南阮的本據之城富春。

阮福瀕統治的三府之地被往來貿易的西方人和明人稱為“廣南國”。不過包括阮福瀕在內的曆代阮主,卻從沒有自稱為廣南國主或是廣南國王。雖然阮主擁有一國之君所能擁有的一切權力,在順化、廣南、泰寧三府土地上就是事實上的君主。

但是在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安南國內,大義名分總還是要講究的。北方的鄭主對黎皇有生殺予奪之權,但依舊自居為黎朝之臣,不敢篡黎為鄭。

而南方的阮主雖然經營起了一個獨立王國,割據稱雄已經四代,但一樣不公開建國稱王。而且還要打著“忠黎”的旗號和北方的鄭主對抗。

同樣的,後黎朝雖然在安南國內以帝王自居,但是在麵對大明的時候,還是要自居人臣。甚至還為了“都統”和“國王”的名號耿耿於懷——後黎朝“中興”以來的這些年,安南的使臣可不止一次向大明朝求封國王了。

可是北方的天朝上國,哪怕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鬆過口。

不過安南國內的各方勢力,對這事兒也習以為常了。安南國內要講大義名分,北方的天朝上國一樣喜歡這個調調——都統司是內屬,安南國可就是外藩了!

內屬變成外藩,賬麵上就失了地,這事兒自然是成不了的。

知道這套規矩的安南君臣本也沒抱什麼希望,他們為黎皇求封國王,也是在玩一個“名分”的概念。實際上,他們自己關起門來都稱皇帝了......

可是讓阮福瀕沒有想到,黎皇複封國王的事情突然就有了眉目。大明那邊新上台的洪興皇帝不知怎麼想的,對安南、占城、真臘來了興趣,去年派出了一個重量級的使者走海路來訪。不僅表示可以考慮恢複安南王國地位,而且還願意調停安南國內的南北戰爭,可以促成一個四主共保黎王的安定局麵。

至於回報——過去天朝上國隻要麵子,不怎麼在乎實際利益,可這回他們好像改了性子,居然想要取得真臘的金甌之地用於墾殖......這事兒可讓上一任阮主阮福瀾好一陣為難!不過當時正好遇上鄭主傾國來犯,所以阮福瀾也就鬆了口。

本想著擊退鄭主後再設法把明國墾殖金甌半島的事情攪黃了,可誰知道明國的使臣是個不講道理的蠻子,居然帶著兩條西洋大戰船直接就去了普利安哥,還在九龍江內發炮......幾十門24磅紅夷大炮齊射啊!

幾輪齊射過後,普利安哥的真臘副王烏迭就什麼都答應了......

這明國現在辦事的手段,真讓人擔心啊!

不過那時候阮家也沒心思去管水真臘,他們得忙著應付長德壘之戰。

這長德壘之戰打得雖苦,但最終還是讓阮家軍品嘗到了勝利的甘甜,唯一讓人遺憾的就是阮主阮福瀾在戰役結束前病逝......他這一死,阮氏就得進行權力更迭,暫時沒有餘力乘勝追擊了。

本以為鄭梉這個老不死的又逃過了一劫,卻沒有想到更加聳人聽聞的消息傳到了富春城——五萬明軍趁著鄭主慘敗,元氣大傷的當口,從雲南沿著洮江(梨花江)殺來,突襲奪取了升龍府!

一夜之間,安南國又一次麵臨存亡之難了!

在這種情況下,鄭梉那個老狐狸還盜用黎皇的名義下達了“停止私戰,團結抗明”的詔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