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列羅乘坐的西班牙式蓋倫船馬尼拉號的船長德貝拉斯科這時快步走了過來,“大法官閣下,前來迎接我們的是上海的市長,他同時也是負責外交和通商事務的大臣。”
在馬尼拉號進入吳淞口的時候,就有上海關的快哨船上前去負責引航並進行登記——如果馬尼拉號是商船,那麼就會被帶去空著的商用碼頭停泊,或在商用碼頭附近排隊等候。
等商船完成停靠後,就會有上海關的稅務官過來根據船隻的大小(根據長度、寬度計算)征稅——現在大明的海關稅采取的是從船征收和入港即征的方法。稅率不高,但是會重複征稅。商船可以繳納金銀銅等貴金屬,也可以繳納稻穀或小麥。因為稻穀和小麥的折價較高(以大明各處口岸的糧價為參考,但是價格肯定比南洋的產糧區貴很多),所以一般的商船都會裝載稻米入關,用於繳納關稅。
不過馬尼拉號並不是商船,而是一艘執行外交任務的軍艦。所以不必繳納關稅(也不許進行大宗的商業交易),也不能隨意在商用泊位停靠,而是要在上海水師學堂專用的泊位停靠。
那些穿著軍服鐵甲充當儀仗隊的軍人,就是水師學堂的生員。
而在馬尼拉號停靠水師學堂碼頭的同時,上海關的官差就將西班牙國使臣來訪的消息通報給了鬆江知府兼上海外交通商大使羅大公。
現在的大明帝國仍然沒有一個外交部,而是將外交事務分成了外藩事務和外國事務。其中外藩事務由禮部主客司負責管理,而外國事務則由戶部外交通商司管理。
而上海外交通商大使就是戶部外交通商司下屬的五個通商外交大使之一——其餘四個分彆是廣州通商外交大使、泉州通商外交大使、寧波通商外交大使和旅順外交通商大使。
外交通商大使可以專任,也可以由五大商埠的主官兼任。羅大公的外交通商大使就是個兼職,他現在的本職是知鬆江府事——上海商埠最早屬於上海縣管理。但是這三四年來商市發展速度很快,幾乎是一天一個樣,三年大變樣了。一個小小的上海縣已經管不了這個大大的上海商埠了。因此商埠就轉由鬆江府直管,而羅大公的本職也從上海縣令變成了知鬆江府事。
在晉升成為知府後,羅大公又奏請朝廷批準,將鬆江府治從華亭縣搬到了上海商埠內,就設在外灘街上,距離水師學堂碼頭並不太遠。
所以得到通報的羅大公馬上就叫上了鬆江府的兩個外國顧問(通事官)葡萄牙人馬爾迪莫和荷蘭人巴斯.布林克,一塊兒去碼頭迎接西班牙國的使臣了。
而剛剛結束了占城之行回到水師學堂任上的鄭建功,也帶著一百幾十個海軍速成班的學生,在碼頭上展示大明陸海軍的威風!
掛著西班牙紅叉叉旗的帆船才停下,船上的水手已經熟練的拋錨下纜,跳板也飛快的放了下來。一隊穿著板甲,戴著頭盔的西班牙護衛從船上下來,在跳板下麵排成兩列,然後才是肥胖的大法官卡瓦列羅和馬尼拉號的船長德貝拉斯科一前一後走下了帆船。
“歡迎您,大法官先生!”葡萄牙人馬爾迪莫是澳門議事會派來上海的,是一位效忠若昂四世的葡萄牙貴族。
不過葡萄牙人在東方的敵人並不是西班牙,而是他們在歐洲的盟友荷蘭——這個時代歐洲列強在海外的殖民地當局都是高度自治的,所采取的軍事和外交政策並不一定和母國保持一致。
“大法官先生,這位代表大明皇帝陛下的羅大使。”荷蘭人布林克是個退休的船長,因為炒賣鬱金香失敗,欠了一屁股債,所以不敢回荷蘭,就在上海買了房子定居,還在水師學堂找了份工作,同時還被羅大公聘請擔任了顧問。
他同樣對來訪的西班牙大法官表現出了足夠友好的態度,微笑著將羅大公介紹給西班牙人,然後又笑著說:“大明皇帝一直在等待新西班牙的答複,您這一次是代表新西班牙而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