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沒天理的是,練武還練出個花,還得學著開大炮,說什麼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隻有用好了大炮,以後才能更好的護道傳道,教化蠻夷——這是什麼意思?能教化就教化,教化不了用拿大炮轟殺了?這還講不講理啊?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孔胤正還真有點玩大炮的天賦,學了幾個月,就會比較準確測量距離,計算射擊諸元和自行調配發射火藥了。而且他極有數學天分,可以用朱慈烺寫在《彈道術》中的一些方法快速心算出諸元,不一定精確,但是也八九不離十。
看起來這家夥不僅肌肉發達,還是個“理工男”,而且文科也不差,毛筆字寫得很好,文章也能看得過去,雖然夠不上舉人、進士的標準,但是考個秀才沒太大的問題。
......
六藝已經考完了,差不多忙活了一個上午。
騎馬、射擊、打槍、開大炮、舞長戈、騎馬揮劍砍稻草人、騎馬持戈刺稻草人等等,全都完美通過!
如果考不上衍聖公,這家夥也可以去考個武狀元啥的......而六藝之中的筆試,包括“禮”、“樂”(不是考唱歌,而是考樂譜)、“書”(考《論語》和書法)、“數”等四藝,考得也非常不錯!
全都是滿分通過——魏藻德果然是狀元之才,他自己出題考自己的成績真是太完美了,而且孔胤正的記性也不錯,魏老師給他的答案全都倒背如流。哦,也不都是作弊,數學是自己考的,當然也是滿分。
不過六藝之後,還有“論劍”和“論道”這兩門要考!
論劍容易考,就在校場當中的那個樓閣,名叫觀軍容台的建築上考。這個觀軍容台上有一南一北兩個平台。考完六藝的孔胤正就步行上了其中的南平台,身披甲胄,手持長劍,大聲呼喊:“至聖先師子孫孔胤正在此,誰敢與某論劍!”
這誰敢?
這是在問魏藻德、錢謙益、朱之瑜、王夫之、黃道周這五位考官,當然是沒有誰想去和他論劍了。這五位考官當中,隻有朱之瑜會武藝。在崇禎十一年時曾以“文武全才第一”薦於禮部,但是朱之瑜卻沒有應征入仕,而是繼續醉心學問。當年他是39歲,而如今朱之瑜已經50歲高齡,當然不能去和年輕力壯的孔胤正比武了。
看到沒有人敢和孔胤正論劍,坐在觀軍容台南麵平台的屋簷下的朱慈烺就笑著說:“孔壯士乃是孔門第一勇士,劍道自然是好的,至於義理之論......不知五位考官有什麼想問的?”
“陛下,臣有話想問!”
發問的就是朱之瑜。
“問什麼?”朱慈烺問。
“問仁!何為仁?”
朱慈烺鬆了口氣,讚賞的點點頭,這個朱之瑜還算上路——儒學的核心就是仁。隻要是習過儒的,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孔胤正,你說說看吧!”朱慈烺笑著將問題轉給了孔胤正。
孔胤正手按劍柄,目光灼灼,大聲回答:“陛下,臣以為,仁者,勇者有愛也!”
勇者有愛為仁?
這個答案不標準啊!
朱慈烺有點埋怨孔胤正了,你說個“上下相親謂之仁”不就完了嗎?說什麼勇者有愛......
朱之瑜也沒想到這個孔胤正會說這樣的話,當下就是一愣,“何謂勇者有愛?”
“勇者,以力服人也!”孔胤正舉起寶劍,“能以力服人,而又不凶殘,不好殺,愛惜生命,才是真正的仁!所以仁者必須是勇者,必須剛猛有力,必須善於以力服人,必須手中有劍,心中有愛。若無勇無力而言仁,那就不是真正的仁,而是假仁!
《淮南子》中有言: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弘,勇服於孟賁。《呂氏春秋》言: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禮記》則言: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可見至聖先師乃是儒家第一勇士!隻有這樣的勇士,才有資格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