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這兩項,就能大大緩解東南市麵上的糧食緊缺,也足以讓軍屯司可以存出幾百萬石大米以供應北伐。
而且山東、遼東的屯墾土地,還可以提供大量的蕃薯乾、土豆粉和喂牲口的大豆。
有了這些東西,幾十萬北伐大軍就不怕餓肚子了!
大清國應該是死定了......可是清國好像也在努力求生,現在居然想出了“毛皮救國”的辦法。
“沒辦法,”吳襄又開始發表意見了,“陛下,苦兀島之戰東虜必勝,日本必敗......咱們早在萬曆年間就和倭寇在朝鮮打過一場,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倭兵雖然勇猛,但是其兵勢不全,如果遇上早年的滿洲兵,也許能憑著勇猛和火槍取勝。但是如今的滿洲兵也在精進,不僅從西班牙進口了火槍,而且還得到了英吉利人的3磅炮,還有大量的騎兵馬隊,勇猛又不在倭人之下。
這些倭兵有槍沒炮,有步無騎,怎麼可能打得過滿洲兵?必敗!必敗!”
仿佛是這麼回事兒啊!現在日本武士軍隊靠得不就是火槍加長槍嗎?和現在的明軍模範軍差不多,個人勇武可能勝一籌,但是組織訓練肯定差一些,沒聽說過日本人會玩莫裡斯方陣的。
而且明軍模範軍還有一點精銳騎兵可用,還配屬了足夠數量的3磅炮。而日軍既沒有上規模的騎兵,也沒有3磅炮。
拿什麼去和背著火槍,拉著大炮,騎著戰馬的大清帝國主義殖民者打?
吳襄搖搖頭:“這事兒咱們使不上勁兒,也犯不著使勁兒,局外中立就行了。”
什麼?局外中立?聽著耳熟啊!
朱慈烺又瞧了瞧鄭芝龍,鄭芝龍是“知日派”,該知道日本武士大大的厲害吧?替日本鬼子想想有什麼招吧?
“沒法子,”鄭芝龍居然和吳襄一致了,“東虜為了毛皮上苦兀島,是有利可圖的,還有西班牙人提供槍炮船隻和水手......日本人為了什麼?苦兀島根本無法種植稻米,是不可能拿去給藩士作為知行地。至於貂皮,雖然也可以賣錢,但是德川幕府不缺錢使,沒必要為了幾張貂皮和東虜拚命。
而且日本人的水師很弱,他們和西班牙的關係有非常糟糕,一旦西班牙戰在東虜一邊......隻需要派出一條戰船,哦,一條都不需要,隻要派出幾個經驗豐富的水手充當船頭,指揮朝鮮水手、滿洲炮兵駕駛咱們生產的萬石大鳥船,用咱們的6磅炮就能把日本幕府的那點水軍都打光了!”
這是大清太平洋艦隊大戰日本江戶聯合艦隊?不會在甲午年開戰吧?
朱慈烺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但是鄭芝龍說得沒錯啊,日本閉關鎖國那麼多年,老一輩的水手死得死,老得老,出不去海了。
而且就算是在日本戰國時代,日本的那些海賊大名也不是西班牙海軍的對手啊!
另外,大明兵部訂製的萬石大鳥船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用的軍民兩用船。對上軟帆的西洋蓋倫戰船是不行的,但的確適合大清太平洋艦隊。
“既然日本必敗,”朱慈烺思索了一下,“咱們就局外中立吧......等日本戰敗了,再看有沒有可利用之處。”
又說完一件大事,還剩下16件!
朱皇帝低頭看了一眼長桌子上擺著的一疊奏本,拿起了擺在最上麵的一本,翻開後一看,是兵部呈送上來的金甌營田司的奏本,說得是有不少流落在暹羅國的阿瑜陀耶王朝大明百姓跑到金甌城(就是原來的柴棍)向營田使司哭訴,說他們在暹羅國內的產業被沒收,本人也被驅逐,求營田使司做主。可營田使司沒有艦隊,夠不著暹羅國,所以就把皮球踢給兵部了。
朱慈烺吸了口氣,心想:看來是時候在金甌角布署分艦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