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元1651年4月,荷蘭共和國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城內突然出現了一群來自中國的土豪,也就是紀坤率領的大明使團。
大明使團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大明采購團了。從中國出來的這一路,紀坤等人還是比較節約的,並沒有大肆采購。但是一到阿姆斯特丹這個17世紀國際資本主義的中心城市,紀坤等人終於不再等待,開始揮金如土了!
真是揮金如土啊!朱慈烺交代給紀坤使團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荷蘭阿姆斯特丹大采購!
他們這一次可是帶著30萬兩黃金離開南京到歐洲來的!
這30萬兩黃金可都是從皇家商會的賬戶上拿出來的,都是朱皇帝的私房錢啊。
為了將這30萬兩安全的運到荷蘭,朱慈烺派出了5條萬石大船(黃金不能放在一艘船上),還派出了500名押運的官兵(其中半數是海軍)。
另外,還有一個專門負責采購的團隊,由那個在揚州投靠朱皇帝的“老西鹽總”的大管事雲上謙負責。這個雲上謙投了朱皇帝後一直負責商業上的事情,先是在鹽商銀行任職,後來又到了海商銀行,在出國之前是銀行的總行經理。現在則負責30萬兩黃金的大采購!
采購的清單是朱慈烺親自擬定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最大大的項目是船!要阿姆斯特丹船廠出品的800噸級的戰艦或武裝商船——這個時代最大的戰列艦是英國海軍的“海上君王”號戰列艦,載重1683噸,擁有102—104門大炮,這是1637年建成的。不過這種級彆的戰列艦屬於非賣品,是不可能擺在阿姆斯特丹商人的貨架上的。
所以跟隨雲上謙的南京船廠的一個名叫孫興的大匠就挑中了1條可以裝備44門火炮的風帆戰艦“飛翔”號,不是新船,而是擱在船塢中維修的二手貨,屬於荷蘭省海軍(現在沒有統一的荷蘭海軍了,隻有省海軍)。通過範.迪門當中介,以2.5萬兩黃金的代價拿下。
買了船當然還需要船長和水手,紀坤還以5000兩黃金的代價雇用了一個名叫戴維.瓊斯的荷蘭船長和他的手下的幾十名船員,負責將這艘“飛翔”號開回大明帝國的上海市。為了防止這艘戰艦在途中“嘩變”,水師學堂畢業的遼東籍的軍官謝旬還帶著120名大明的水師官兵上了船。
另外,紀坤還出高價向阿姆斯特丹的幾間船廠購買了幾套戰艦和武裝商船的圖紙,以及五十比一的仿真模型。
除了船,火炮也是重點采購的對象。不包括安放在“飛翔”號上的44門艦炮,訪歐使團還購買了一批由荷蘭資本家在瑞典生產的鑄鐵炮(荷蘭沒有好的鐵礦),都是野戰型號的重炮,8門24磅“二分之一加農炮”和8門12磅“四分之一加農炮”。按照計劃,每個型號都會有6門組成一個炮兵連,餘下的2門用於測試和仿造。
如果24磅鑄鐵炮和12磅鑄鐵炮能夠仿造成功(中國的鑄鐵技術不算太差,有許多自產的鐵炮,但是良品率不太理想),那麼明軍野戰部隊就能形成3磅青銅軍團炮,12磅和24磅重型鑄鐵炮組成的火炮體係了。其中的3磅炮用來殺傷敵方的步兵,12磅炮則是壓製火炮,可以在遠距離轟擊對方的炮兵陣地,而24磅炮則是攻城火炮。
這可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野戰炮兵體係,經過三十年戰爭的檢驗,是這個時代歐洲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