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鼇拜手下的索倫騎兵按照西方的劃分方法,就是所謂的龍騎兵,不是騎龍的騎兵,而是一種騎馬步兵,可以騎乘作戰,也能下馬作戰。而他們下馬作戰時使用的武器,就是一支三手的薩摩國產的六匁筒。
這種鐵砲在織豐時代就非常多見了,作為以善用鐵砲出名的島津家,當然擁有許多存貨,一直保存到了17世紀中葉,又被西班牙商人買了去。因為是出口的,島津家的人沒有想到會有“轉內銷”的時候,所以就沒有磨掉鐵砲上的島津家紋“丸之十字”。
而西班牙人看著“丸之十字”也不錯,十字架嘛,天主教國家通行的標記,正好拿來冒充西班牙原裝貨。
等這批鐵砲到了大清國,那就更沒人想到要磨掉標記了,誰有那閒工夫?所以丸橋忠彌就搶到了一支三手的薩摩六匁筒。
楠木正雪從丸橋忠彌手中接過六匁筒,仔細看了看,果然是薩摩國的產品,而且上麵的“丸之十字”看著也是原裝的。
不過單憑一支鐵砲也不說明問題——島津家參加過朝鮮出陣,而且非常賣力,損失也不小,在朝鮮國丟失許多鐵砲也屬正常。而這些鐵砲中的一部分輾轉流落到清軍手中,到現在還能使用......也不是說不過去。
楠木收好了鐵砲,又回頭看了眼前方的戰場。
剛才還勝利在望的武士們,現在已經陷入了苦戰!
清軍的騎兵繞到了武士們的背後,不斷發起衝擊。還有一些清軍騎兵乾脆下馬,用火槍向著被包圍的武士射擊,打得對方死傷慘重。
不過腹背受敵的武士們也打得很頑強,擺出了一副死戰到底的架勢,雖然因為陣形混亂,又被清軍騎兵衝擊,還被下馬的清軍騎兵用火繩槍射擊,但暫時也沒有崩潰的跡象。
這個時候,楠木正雪身邊又聚集起一些人。就是剛才首先發起衝鋒,又被清軍用大炮和火槍擊退的那一陣武士的殘部,大約還有兩三百人,都湊到了楠木身邊,加上殘存的十幾名騎馬武士,倒是又湊成了一支小部隊。
楠木想帶著他們繼續衝擊,去解救被困的主力。可是清軍那邊也發現了他們,又派出兩隊索倫騎兵再剛才和楠木他們對撞的那隊騎兵,總共140多騎,在附近監視。
楠木正雪已經知道這些騎兵的厲害,不敢大意,隻好讓跟著他的兩三百人組成個方陣,和清軍騎兵對峙。
兩邊對峙了不知多少時間,那邊清軍的包圍圈忽然發出一陣巨大的喧囂,原來是本就非常鬆散的包圍圈,被試圖突圍的武士給“衝”開了!
剛才還誓死力戰的武士,頓時開始爭先恐後的奔逃。這個時候的日本武士軍隊可不是後來的皇軍,他們的個人武藝雖然很強,但是也沒頑固到那種程度。
而且楠木麾下的那些人僅僅是“浪士”,單打獨鬥時雖然勇武,但是集團作戰的能力卻隻能說是一般。
現在看到有了“生路”,當然有人率先動搖,要突圍跑路了,這一跑路,隊形就完全混亂!
“巴嘎!這是清寇的計策!”楠木正雪馬上大叫了起來,“不許後退,必須死戰到底!”
鼇拜是故意放開包圍圈,放日本人一條“生路”的,他已經看到日寇的戰鬥力了,要硬碰硬的打到底,勝負還未可知呢!
他麾下的索倫騎兵和庫頁島土著看著都人高馬大,但是肉搏能力不強,而且披甲率太低,在近戰中根本戰不了便宜。現在隻是靠著索倫騎兵的衝擊占了上鋒,壓著日寇打。可是打了半天,這些日寇還哇哇亂叫,看著精神得很。而且日寇被壓縮成了一團,索倫騎兵就很難衝得動,交戰正在向肉搏的方向發展,這樣打下去可不行。
所以鼇拜就命令索倫騎兵和滿洲騎兵稍退,讓出一條看上去很誘人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