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多爾袞生前實行的“九旗昂邦章京分領州府”的製度,也加速了關內漢人流往關外。
因為分領州府的昂邦章京衙門都有權招募包衣奴才發去關外耕種旗地——這些人名義上是包衣,其實就是剃了發的佃戶。關外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而且也遠離明清交戰的前線,稅賦徭役都很輕,對於在關內生存困難的貧戶而言,當然是個理想的去處。
至於那些活不下去的貧戶是從哪兒來的......說起來也讓人無奈,因為其中相當部分是從大明的地盤上回流的北人難民!
雖然朱皇帝千方百計為這些人找活路,但無奈數量實在太多,南明的國力又有限。所以在明清停戰後,就出現了“北人歸北”的情況,每年總有二三十萬人回流。
這些數量對大明來說當然是微不足道——根據洪興三年進行的人戶統計,不包括內外藩鎮、藩國在內,僅僅在大明朝廷直管土地上的人口就高達一億兩千七百餘萬,而且每年的增量,估計都在百萬人左右!
但是對空曠的關外而言,卻是非常巨大的人口補充!
根據錦衣衛從“賈樂市行”那裡得到的情報,從洪興元年開始,關外九旗各固山的人口就在快速增長,每年都能增加三十多萬。到了洪興四年初,關外九旗的人口已經突破了200萬!而其中的“八旗滿洲”,不過四五十個牛錄,僅僅幾萬人口,即便算上新入夥的巴爾虎人、索倫人,總數也不超過10萬......
朱慈烺想了想,又問:“阿濟格和多鐸還有可能和睦?”
“這個......”祖可法想了想,“阿濟格和多鐸畢竟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未必不能相容。況且我大明還在一旁虎視耽耽,所以阿濟格、多鐸兩兄弟抱團求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他頓了頓,“不過再怎麼抱團,和多爾袞在世的時候也不一樣了。”
朱慈烺說:“那咱們就得儘可能推著阿濟格和多鐸開戰了!可法,你有什麼妙計嗎?”
“陛下,”祖可法說,“您可記得宋金天眷議和之事?”
“天眷議和?是不是南宋向金朝稱臣上供以換取河南、陝西之地的事情?”
祖可法說:“對,就是那一回......我朝或可效法一二,以取河南以及山東大清河以南之地為條件,與清國再簽三份和約。”
“三份和約?”朱慈烺一愣,“為什麼是三份?”
祖可法道:“一份和多鐸簽,一份和阿濟格簽,一份和順治皇帝去簽!”
“他們會答應?”朱慈烺問。
“不會。”祖可法回答道,“但是他們會和咱們談判......隻要能談判,咱們就能用計挑動阿濟格和多鐸開戰!”
“怎麼用計?”朱慈烺追問。
祖可法道:“咱們可以讓阿濟格、順治相信多鐸已經和咱們簽了密約。畢竟多鐸的根基在關外,而咱們要取的主要還是關內之地,哪怕最後打出一個長城為界,多鐸也不大吃虧。”
“倒是個辦法!”朱慈烺笑了起來,“誰可以走這一趟?”
祖可法道:“臣可以走一趟遼東......另外,祖澤清可以去和阿濟格談。至於順治皇帝那邊......臣一時想不到該怎麼接觸。”
朱慈烺一笑:“朕倒有個辦法!”,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