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完了假賬的事情,朱皇帝接著又開始問起比較真的賬目問題了。
“老泰山,如果咱們要在洪興六年開戰,至少打十年,每年需要額外支出2000萬兩的軍費,財政上能不能承擔?目前,咱們的財政上有多少富裕?有多少潛力可以挖?”
幾個月平推碾壓什麼的,朱慈烺是不敢想的。袁崇煥提出的五年平遼在後世的共識就是在吹牛!
現在的大清國可比崇禎初年強大太多了,想要幾個月碾壓那就是發癔症,如果在財政上隻做幾個月花幾百萬兩的預算,那麼戰爭一定會打不下去的。
所以朱慈烺的設想是打十年,花費至少兩個億!
兩個億太多了?
嗬嗬,曆史上大清朝入關以後,由一個強盜集團轉變為中央政權後的曆次戰爭都是金山銀山的花出去的!稍微上點檔次的戰爭,動輒就是幾千萬上億兩的花銷,平個川楚白蓮教都扔出去一兩個億,多鐸、阿濟格當家的大清朝怎麼都比王聰兒領導的白蓮教厲害吧?
可彆以為乾隆、嘉慶年間的白銀不值錢了,如果用最基本的米價來比較,乾隆年間的江南常年米價也就是每石1.5兩、1.6兩白銀。比洪興四年的米價貴一點,但是和崇禎末年相比興許還便宜一些呢!
所以大明朝要想解決“東虜問題”和“流寇問題”,就必須首先解決財政問題,必須要把財政收入從一千萬的級彆提升到一億的級彆,才有可能支持平推東虜、流寇的戰爭!
當然了,如果朱慈烺能學大順,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土地兵役製,倒是可以用千萬級的財政收入把清、順兩家都給推了。
但是過多的人口和蓬勃發展的工商業,卻會對土地兵役製構成嚴重衝擊——要實行土地兵役製,就不可能阻止官兵投入土地的經營......隻擁有幾十上百畝土地的中小地主,如果沒有彆的收入來源,多半就會投入經營。
經營農場,其實也是經商......這就是軍人在經商!
你不可能一邊讓士兵用經營土地的收入去負擔當兵打仗的開支,一邊又嚴禁軍人經商。
所以朝廷能做的就隻有抑商了!
因為工商業和富農經濟越發達,得到土地的官兵們就會麵臨越多的機遇和挑戰。
無論他們的經營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影響到從軍打仗的熱情!
經營成功當了富豪,自然不願意從軍。而經營失敗破產欠債,當然也就沒辦法負擔兵役。
另外,還有許多官兵管不住自己花錢的手腳——工商業越發達,花錢的地方往往就越多!騙人的投資項目也越多!
所以有許多在幾年前從朱慈烺那裡得到了功勳田的官兵,現在已經將土地“長租”出去,又將一次性拿到的租金大手大腳給花掉了,或是投到彆的什麼生意當中給虧沒了......
因此曆史上實行土地兵役製的國家,往往會執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強秦以“耕戰立國”。唐初實行嚴格的市坊製,甚至嚴禁官員入東西市!而大明太祖皇帝更是實行海禁,嚴格限製人口流動以壓製商業!隔壁的德川幕府不僅海禁,連大車都禁!
而朱慈烺沒有辦法壓製東南的工商業——人口太多,不大力發展工商業,不對外搞殖民(殖民必須以工商為本,要不然國家無法負擔開支),一定會出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