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佛係男孩噶爾丹(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962 字 10個月前

不怕槍,更不喜歡槍的佛係男孩噶爾丹,本來是要去西藏跟隨五世大喇嘛學習念經和成佛的......但是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因為他的父親巴圖爾渾台吉太想得到大明的火槍,而不得不去南京上小學。

當然了,活佛還是要當的!

所以巴圖爾渾台吉專門派人去西藏的紮什倫布寺請來了班禪大師的師兄,也是巴圖爾渾台吉的叔叔策淩喇嘛,請佛法高深的他,跟隨噶爾丹一起去南京求學,順便督促他念經學法。

等到噶爾丹小學畢業,策淩喇嘛就會護送他去西藏,投在第五世大喇嘛門下,成為弟子,然後成為活佛......

“策淩大師,咱們到了。”說話的是朔方軍的一個參軍,名叫袁若飛。他本是遼人,因為家鄉失陷,跟隨父母逃難到關內,本想回祖籍鳳陽府,卻在河南被李自成的軍隊裹挾,歸在陳永福部下。後來跟隨陳永福守過太原,在陳永福跑路後,他們一家都上了呂梁山投奔代王朱慈炯,這些年來也算有功。所以就得到了一個去南京補課的機會,順路護送策淩喇嘛和噶爾丹。沒想到喇嘛一行走得太慢,耽誤了時間,一期補課班的畢業考試都已經結束了,他才剛剛趕到南京老山宮外。

朱皇帝這些日子都住在老山宮陪老婆和孩子——吳三妹終於修成正果,給朱慈烺生了個兒子,取名朱和幸。

不過這孩子出生的有點早,不足月,所以很虛弱。朱皇帝和吳三妹都怕他夭折,所以就帶著他到了新建成的老山宮。南京紫禁城住著並不舒服,這裡太潮濕,冬天濕冷,夏天悶熱,遠比不上江北的老山宮舒適。

噶爾丹和策淩喇嘛趕到老山宮的時候,朱慈烺正在召開兩府會議,討論是否要再次遣使北上和順治皇帝討論迎娶十四格格的事情。

就在幾日前,北京方麵派了吳良輔入朝,表示願意接受大明方麵提出的嫁妝要求,不過同時也表示無力調動中州三藩。

如果大明想要得到三藩土地,就必須自取!

“陛下,臣以為您應該迎娶清國的十四公主,”軍師李岩建議道,“此事雖然是北清的緩兵之計,但是咱們也可以將計就計。

因為臣觀南朝、南宋之曆次北伐,不能成事者,都在於難以鞏固中原。中原之地平坦難守,而且水路轉運不便。是易取難守之地,想要先中原而後燕趙,一舉成就北伐大業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能先取中原,再用三年時間加以鞏固,整修道路、囤積糧食、築城建堡、訓練騎兵,而後再一舉北上,那就容易成功了。”

朱慈烺道:“可是清國也在銳意改革,萬一有所成就,北伐大捷之日,豈不是要遙遙無期了?”

“陛下,臣以為北清的改革不值一提。”從北京回來的祖可法道,“清國的改革無非就是以地募兵,再加一個無分滿漢......但是農兵不堪久戰,戰事稍一遲延,就會入不敷出,難以為繼。

陛下已經打算花費十年時間,那又何必害怕北朝的農兵?莫說十年不歸,十萬農兵服役三年,恐怕就得逃亡個過半了!

而且北朝的火器終究是不夠的,農兵又騎不得馬,最後無非就是守城待援。如果不能出城浪戰,兵多兵少,區彆也不是太大。”

朱慈烺聽了“知清派”祖可法的意見,已經有點動搖,然後又看了看首輔魏藻德,“首輔,你以為順治的改革之法如何?”

“陛下,”魏藻德笑道,“孝武帝的皮毛而已。可惜北朝已經沒有士族,不過是一些奴才,不值一提。娶不娶十四格格,憑陛下心意即可......真正需要擔心的,還是關外的多鐸。臣建議在咱們北進中原的時候,也給多鐸找點事兒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