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多鐸穩坐釣魚台(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958 字 9個月前

幸好小皇帝還是肯聽人勸了,立黃河南北而營以逼迫朱慈烺打速決之戰。現在又誆騙了數萬蒙古勇士去掃蕩中原......如此必然能讓明軍進退皆難,不得不冒險長驅而進,以求速決。這就是鬆錦大戰的局麵啊!”

“皇太叔,”多鐸麾下的頭號大將尼堪問,“咱們要準備出兵嗎?”

“當然!”多鐸笑道,“秋後點集八萬大軍,準備再定中州之鼎!”

......

徐州城現在已經是一個兵山兵海的城市了,早在五年前朱慈烺和大清朝訂停戰之約的時候,這裡就被預定為將來北伐的本據之城了。

選徐州為本據,當然是為了方便沿著黃河水到西進了。現在的黃河說實話並不適合航運,春夏水急,容易泛濫(大明境內的河段不大會泛濫,但是清朝境內的河道很爛),秋季水淺,大船無法通航。而且險灘、淺灘很多,一不留神就會翻船。

但是內陸作戰的情況下,有一條水道可以運輸糧草輜重,總比沒有河道完全靠騾馬拖拽要強啊!

現在運河的淮北段已經無法通航了(運河的淮南、江南段則維護的極好,每年還能賺到大量的通行費),所以朱皇帝也就隻能儘可能利用黃河了。

而要利用黃河展開水運,當然就得用好徐州這個交通樞紐了。雖然徐州和淮河直接已經沒有運河連接了,但是真正需要用到陸路運輸的也就是洪澤湖到宿遷駱馬湖之間不足100裡的路段。為了加強運輸的效率,朱皇帝命人擴建了道路,還用條石鋪路,還從上海沈車采購了許多可以用四匹驢騾拖拽的四輪馬車,還在徐州修建了大量的倉庫,以存放和平時期陸續運抵的物資。

除了在徐州境內修建道路、倉庫,大量的軍營、碼頭、船廠和一座能夠鑄造和修理大炮的兵工廠,也在過去的幾年間陸續建設起來。

為了能讓徐州負擔起重任,並且自身不受黃河的威脅,朱慈烺還在徐州城池和黃河大壩上下了血本。

另外,朱慈烺還下令海軍司和造船司在徐州建立了一所黃河造船廠,設計和建造了一批可以在黃河上航行的小型沙船,並且組建了黃河水師!

五年的備戰,不計其數的投入,現在終於到了萬事俱備,隻欠出兵的時候了。

從洪興六年夏開始,明軍的野戰部隊——模範新軍,就開始以團為單位,從四麵八方向徐州開進而來了。

模範新軍步兵的編製,五年來並沒發生太大的變化,絕大部分的步兵團還在沿用莫裡斯方陣戰術,所裝備的武器還是長槍和洪興三年式火繩槍,隻有極少數的部隊得到了剛剛定型並且開始大量生產的洪興六年式燧發槍——裝備洪興六年式燧發槍的部隊隻有一個團,這個團取消了長槍兵的編製,采取了全火槍的配置!

在編製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模範新軍步兵團的數量倒是大大增加了,達到了150個之多,在滿員(2500人)的情況下,模範新軍的野戰步兵人數就能達到37.5萬之多!

新軍騎兵的人數,也在過去的五年內大大增加了。在和平情況下,明軍新軍的騎兵是營為基礎編製的(也有騎兵團,數量不多),由於西北戰馬的大量引入和火槍騎兵的出現,使得明軍騎兵的規模終於得以大幅度擴張,現在終於達到了50個營(包括騎馬步兵),總兵力達到了兩萬幾千,裝備的馬匹和騾子總共超過了五萬頭!

這等規模的騎兵(騎馬步兵)雖然不能和清軍騎兵相比數量,但是八旗老滿洲又何嘗敢和明軍比人多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