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治大國如開商行(求訂閱)(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413 字 9個月前

馬士英道:“陛下說了,流寇所均之田,不能再還給原主......四川士紳和有功將士,將來隻能從流寇的軍田中取地。”

“原來如此......”阮大铖想了想,“那大約有多少土地可以分配?”

曾英不答,而是看了馬士英一眼,馬士英道:“約莫有一千五百萬畝。”

阮大铖又問:“還剩下多少?”

“至少三千五百萬畝。”馬士英說。

“那總數就是五千萬畝,一畝交納相當於三錢銀子的大米,就是一千萬百萬兩了,安裝現在的米價,也就是兩三鬥吧......”阮大铖道,“四川還有鹽稅,三百萬總有吧?扣去鹽稅,那就是一千三百萬兩,一畝交兩鬥米就足夠了。

其中大約兩成是給地方作為收稅開支用去掉,實繳不過一千零幾十萬石。”

現在明朝的田賦、田租(軍屯田)是可糧可銀,而且不計火耗,百姓隻需要到縣繳納即可,運輸成本也不高。

而官府拿到糧食或銀子後,再看情況處置,要麼押解入庫,要麼變賣折現。依著所在地區的道路、水運情況,會有不同的火耗標準。最多可以達到三成,少的也有半成,兩成隻是一個均數。而地方官府或是軍屯司如果善於經營,就能從中撈到不少油水......這可是合法的收入,不用擔心禦史找茬。

阮大铖又說:“另外,現在四川的工商凋敝,朝廷也不會再求什麼商稅分成,這筆收入也都是給地方的。四川地方,一年也能有兩三百萬......四川地方上,一年也能有幾百萬的利益啊!曾總督,你仔細想想,這樁買賣到底能不能做?”

“買賣?”馬士英苦笑,“這怎麼就成了買賣?”

阮大铖搖搖頭,“瑤草兄是在貴州呆久了,不知道咱們的這位皇爺就是把國家當成買賣在經營的......所以下麵當官的也得會經營啊!”

“這,這......怎麼經營啊?”曾英一臉的為難,他雖然當過川東節度使,但並不善於經營,一直都是馬士英在替他搞後勤。

阮大铖笑了笑:“這事兒好辦......咱們先算一算手裡有多少本錢,然後再想辦法。”

“本錢?”曾英聽不大懂。

馬士英也不太明白,就對自己的好朋友說:“集之,彆賣關子了,快說吧。”

“好好,”阮大铖掰著手指頭說,“首先是土地!有一千五百萬畝可以分......這是本錢吧?

其次是鹽,現在四川的鹽是流寇自營的,等恢複後肯定是發包給商營了,這又是一筆本錢。

再次則是官職!府和直隸州一級的不說,單說縣和屬州,四川有多少個縣和屬州?”

曾英聞言一驚,“等等,阮侍郎,您說縣和屬州的意思是......”

“官職也是本錢啊!”阮大铖笑道,“本朝現在不忌本地任官,省和州府的本地官還少些,縣和屬州的本地官遍地都是......四川又是戰區,情況更加特殊,用本地豪強任官是理所當然的。曾總督不妨和李巡撫、楊提督他們商量一下,擬個章程出來,用這些官職來籌功和補償大紳豪強的損失。”

“用州縣官職籌軍功、補豪紳?”曾英總覺得有點不妥,“朝廷就不怕他們貪沒受賄,聚斂害民?”

“不怕,”阮大铖道,“自有一幫凶惡禦史去拿問查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