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慈烺當然知道自己的好弟弟收了黃金家族的美女——兩個美女,你都收了,真是太腐敗了,不好好教育怎麼能行?
不過現在也不是教育弟弟的時候,朱慈烺也不會把心裡的不痛快放在臉麵上,而是笑著點頭道:“好啊,一個也是收,兩個也是收......朕就收阿布鼐當乾兒子。不過朕和阿布鼐的父子之誼,同朕和金博果的父子之誼還是不一樣的。
朕和金博果是私誼,而朕和阿布鼐的父子之誼乃是代表大明和蒙古兩國將要建立的情誼,明蒙兩國互為仇寇兩百多年,相互爭鬥,幾近於同歸於儘。甚至是兩虎之鬥,便宜了坐觀的外人。大福晉,你可知道這外人是誰嗎?”
囊囊大福晉不懂漢語,就由他的兒子金博果擔任翻譯。
大福晉道:“陛下說的外人是指滿洲嗎?”
朱慈烺笑道:“滿洲的確因為我們兩家護鬥而崛起......若是明、蒙早化乾戈,怎會有幾乎同亡的大禍?”
說到這裡,朱慈烺又瞄了一眼崇禎皇帝,崇禎剛才還樂嗬嗬的,現在聽朱慈烺提及明蒙互相鬥爭讓滿洲得利的事情,臉色已經有點陰沉了。
因為朱慈烺就在說他的昏招呢!
崇禎和林丹汗分明就是一對難兄難弟,都被皇太極欺負的哭了,居然還有功夫為了“封貢市賞”的事情互相死掐!
這事兒的起因有兩個,一是林丹汗因為內部被滿洲大挖牆角,無法在遼河流域立足而不得不向西遷徙,以圖征服右翼蒙古(主要是土默特部、鄂爾多斯部)的地盤和部眾,並且取得明朝給予右翼蒙古的封貢市賞。
另一個起因則是大明出了崇禎明君,覺得封貢市賞有損大明天威(的確有損),所以上台後就下旨儘革其賞。
一邊為了市賞而來,一邊又儘革其賞......結果當然是一場互毆了!
於是從崇禎元年六月開始,明朝和察哈爾部就打了起來,戰爭一直持續到崇禎二年,屢戰屢敗,損失慘重的崇禎皇帝才不得不以恢複市賞為條件和林丹汗議和......而林丹汗雖然獲勝,但是也在和明朝的戰爭中消耗了元氣。
而且在明朝和林丹汗激戰正酣的時候,皇太極還發動了“一征察哈爾之役”,奪取了察哈爾及哈喇慎(宣府之外,元上都故地)之故地,從而獲得了繞道蒙古草原入寇北京的通道。
這己巳之變的禍根,多半就是在這次“封貢之戰”中埋下的——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大明和林丹汗仍然能保持天啟年間的同盟關係,皇太極多半不敢發動“一征察哈爾之役”,即便還有“一征察哈爾之役”,皇太極也不可能取得那麼大的戰果。
因為擁有明朝支援的林丹汗即便打不贏皇太極,也能把部眾拉走,等皇太極退兵後再殺回去......滿洲人又不是牧民,還能在草原上放羊?盛京老家不要了?不可能的。
而滿洲隻要不能牢牢控製察哈爾草原,怎麼可能有己巳之變?哪怕林丹汗不幫明朝阻攔皇太極,皇太極也不敢入塞——因為他一入塞,林丹汗就去抄科爾沁草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