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島列島的石高是一萬幾千石,長崎是一座商業都市,關稅收入是不少,但是關稅是要交給幕府的,並不屬於德川高的湯沐邑。所以長崎加上五島,總共也就是十萬石石高,實際收入也就在四五萬石之間。
這麼點收入,根本養不起10000名武士。
朱慈烺笑了笑:“朕有的是錢,朕出一份相當於我朝的武士級彆新軍戰兵的餉在長崎募一個日本武士,一年差不多是40兩銀子。”
“那就是40萬兩啊!”德川高好一陣感動,“陛下為了德川家破費了!”
朱慈烺擺擺手,笑道:“朕在長崎招募浪士並不完全為了幫助德川家,在幫德川家的同時,朕還要組織幾個武士團用於南洋方麵的作戰。”
招募日本武士去南洋戰場打仗的事兒......肯定是不正確的!
所以朱慈烺也是好一陣的猶豫,隻到最近因為和暹羅交換土地,遇上了北大年蘇丹國的激烈反抗,才不得不下定決心大舉實行。
而這件事情的不正確,還不僅僅是募集日本武士去南洋打仗,還包括打完之後的安排。
朱慈烺又道:“在北大年討伐完成之後,將會有1000名武士在北大年得到可以世襲的所領之地!”
真是太不正確了!
朱皇帝不僅要用日本武士,而且還會將一部分攻取的土地封給有功的武士,讓他們在南洋地區定居繁衍。
這麼乾當然是不對的......打仗就算了,土地不應該給啊!
土地應該分給本土的失地農民啊!這樣做當然是正確的,但實際上不行。
因為南洋方麵將要發生的,是兩個文明圈子之間的衝突!
文明之間的衝突,有的是時候不僅殘酷,而且還持久。隻能持久保持殘酷的一方,才能取得衝突的勝利。
而在天朝文明圈子中,最殘酷的是誰?
是中國的失地老農民?誰都知道他們是不行的。他們要夠凶殘,曆史上怎麼會員元朝,有清朝?如果是戰國七雄的農民,或是兩漢三國的農民,也許能行。
但是明朝的農民......大部分是不行的。也許有人會說客家農民的戰鬥力,沒錯,客家人是很厲害,但不是明末的客家人,而是清末的客家人。
而且客家人的凶蠻和日本武士的凶殘,根本就是兩個類型。
前者是勞動階級,種地才是主業,打架不過是為了爭取一塊可以耕種的土地,讓他們去人少地多的美洲灣或者去暹羅國、金甌軍境內發展更加合適。
而後者是統治階級,砍人和鎮壓才是他們的主業!把他們放在天朝文明圈子的最外圍,應該可以起到和準格爾部一樣的作用。
至於讓退伍的老兵們去南洋的最前沿......他們到底做錯什麼了?居然要發配到那種瘴痢之地去?
另外,除了九邊少年軍士兵之外,明軍的大部分士兵都沒什麼文化,不像那些日本武士是允文允武的。而且這些明軍退卒不僅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堅定的宗教信仰,跑去南洋說不定就跟著敵人走了。
相比之下,這個時代的日本武士如果搭配上本願寺的花和尚,還是比較堅定的。
朱皇帝最後對德川高說:“高妹,你是長崎的領主,那些人名義上是你的家臣,你得走一趟長崎,接受他們的誓書,向他們發放俸祿,並且任命主持藩軍的家老團。”,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