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夫是長崎藩鐵砲第一番大番頭山本神右衛門重澄!今日將行進於第一番隊列之側,與諸君共生死!唯望諸軍遵從號令,有進無退,奮勇殺敵,打出長崎武士的威名!”
七十歲的老家夥山本重澄一邊努力掩飾著自己內心的惶恐,一邊大聲進行著陣前鼓動。
彆看他活了一大把年紀,還曾經是佐賀藩的高級藩士,擁有多達千石的家祿,但在今天之前,他從沒有真正踏上戰場。
後來被稱為西阪之丘合戰的這場戰役,其實是山本神右衛門重澄的初陣,也是他和長崎赤鐵砲軍的揚名之役。
這支由2000名燧發槍兵組成的新式步兵團之所以會被稱為“赤鐵砲軍”,並不是因為他們所持的鐵砲,也就是大明生產的燧發步槍刷了紅色的油漆,而是因為他們都穿上紅色的陣羽織、紅色的胸甲,還戴上了紅色的頭盔。
經過兩個多月沒日沒夜的(已經不是996或997了)訓練,他們已經能夠排列出比較嚴整的隊形,2000人分出了五個大番組方陣,就擺在西阪城外,等著上陣殺敵或者被殺。
今天已經是大明洪興十二年的十月了,日本這邊的紀年則是萬治二年十月。
長崎之戰已經拖拖拉拉的打了兩個多月了——之所以會打那麼久,是因為守軍也在西阪城外挖掘了塹壕,而且還在塹壕中布署了12斤和24斤臼炮。來自大明陸軍的炮兵能夠用這些擺在坑裡的臼炮轟擊五六百步開外挖掘塹壕的豐臣軍士兵。而長崎藩這邊又不斷組織敢死隊,在這些臼炮和布署在西阪城上的12斤長炮的掩護下發動一波又一波的反擊。所以豐臣軍的攻城壕溝就被阻擋在了西阪城北兩裡開外,再沒辦法向前推進了。
不過豐臣軍在過去的兩個月中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獲,他們在中路雖然沒有取得什麼突破,但是在左右兩路的丘陵地帶卻有不少收獲,成功的奪取了不少山頭。到了十月初的時候,豐臣軍的戰線已經對西阪城形成了三麵包圍之勢。
麵對豐臣軍在西阪城兩側山地上的不斷突破,長崎城內的保科正經、鍋島光茂、黑田光之、細川綱利、立花忠茂等將領,以及從大明過來擔任參軍長的田意卿在反複軍議之後,決定在十月十一日當天,從中路的西阪城以北陣地出擊,向豐臣軍發起大規模的反擊!
既然是大規模的反擊,當然不會僅僅隻出動2000名赤鐵砲軍了,實際上山本重澄所在的赤鐵砲軍在長崎軍布陣的時候並沒有擺在第一線——他們被當成了一錘定音的殺手鐧,而非交戰的先鋒眾。
就在山本重澄等大番頭扯著嗓子進行動員的時候,由鐵砲兵和長崎兵組成的20個步軍大番,已經在長崎軍挖掘的壕溝以北稍有些起伏的開闊地麵上,擺出了兩個大型橫陣。
每個大型橫陣都由10個步軍大番(相當於營)組成,而每個步軍大番都擺出了兩個鐵砲組(百人組)在前,三個長槍組在後的射擊陣型——長崎軍的步軍大番編製和明軍的營稍有不同,他們的火繩槍配備比例較低,和長槍的比例約是二比三。因此一個大番就由五個百人組夠成。
其中鐵砲百人組有兩個,一律裝備洪興六年式火繩槍。長槍百人組則有三個,一律裝備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長杆素槍。
這種步軍大番因為組織時間並不長,因此也沒有什麼複雜的戰術,隻有“射擊陣”和“突刺陣”兩種打法。
布成射擊陣的時候,兩個鐵砲百人組就擺在三個長槍百人組的前方,組成五到十排的輪射陣——因為豐臣軍基本沒有騎兵可用,所以長崎軍隊火槍兵不需要組成密集隊形,而且長崎軍參軍長田意卿也不指望靠著他們的那點火力將敵人擊潰,所以他就會長崎軍的鐵砲百人組選用輪射戰術,以保證持續的火力輸出,以吸引敵人的火力,掩護騎兵和赤鐵砲軍隊突擊。
兩個鐵砲百人組後,則是三個長槍百人組,每個百人組都擺出了五列橫陣,拚在一起後就形成了一個十五列的大方陣,和鐵砲組一樣都是“疏陣”。所以擺在陣前的鐵砲組在完成射擊任務後,是可以直接穿過長槍組的疏陣退到長槍組後方去的。
這樣步軍大番的射擊陣就變成突刺陣了!
在20個步軍展開隊列的同時,長崎軍的兩翼還出現了火炮和掩護火炮的赤母衣騎兵——這些部隊雖然穿著打扮都和日本的武士軍隊差不多,但他們都是如假包換的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