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西曆1663年,10月末,爪哇,巴達維亞城。
這座在荷蘭殖民者統治下,位於南洋諸島最南端的爪哇島上的城市中的居民,實際上是以中國人為主的。
早在安東尼範迪門擔任巴達維亞總督的時候,荷蘭東印度公司就開始大量招攬中國人。在當時的荷蘭殖民者眼裡,中國人不僅勤勉,而且生性懦弱,是非常好的生意人和勞工。
當然了,利用中國人建設巴達維亞也是荷蘭人唯一的選擇,因為他們也沒彆的人可以用。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根本適應不了爪哇島的酷熱和潮濕,讓他們呆在可以遮蔽陽光和暴雨的房子裡都熱得受不了,還能指望他們自己建設城市?
至於爪哇島上的土著,且不說他們沒有中國人那麼勤勉和善於經營,就算荷蘭人願意忍受他們的懶散,也沒多少人能為之所用。因為這個時代荷蘭殖民者還沒有征服整個爪哇島。他們占有的僅僅是位於爪哇島西部一處海灣邊上的巴達維亞城和周邊的一些附屬區域。
這塊地盤在荷蘭人到來前是從屬於爪哇島西部的萬丹蘇丹國的一個城邦,城邦的統治者因為羨慕宗主國萬丹首都萬丹城的繁華,所以歡迎當時無法在馬六甲立足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去他們那兒落腳。
而荷蘭人到來後又是修築城堡,又是派出戰艦襲擾萬丹港的正常貿易,惹惱了萬丹蘇丹,結果萬丹蘇丹聯合英國人一起攻打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城堡。不過萬丹蘇丹打仗的手藝實在不咋的,圍攻最後以失敗收場。而萬丹人在撤退的時候還順手抓走了巴達維亞當地的統治者,還遷走了大部分的居民。
荷蘭一看巴達維亞的統治者和居民都跑光了,留下個空城看著挺好,乾脆就占了下來。
荷蘭人在爪哇島上的第一塊殖民地就是這麼來的!
這種鳩占鵲巢的行為當然是很拉仇恨的,所以荷蘭人統治的巴達維亞就成了爪哇島上信仰天方教的封建統治者們的眼中釘。和萬丹蘇丹國之間的衝突還沒完全結束,強大的馬打藍蘇丹國又兩度發兵圍攻巴達維亞,其中的第二次巴達維亞圍攻戰中,馬打藍國的阿貢蘇丹甚至出動了多達10萬人的大軍。
雖然這兩場巴達維亞攻防戰的結果都是荷蘭人取勝,但是他們也沒有力量乘勝出擊滅亡馬打藍國,甚至沒有能力阻止馬打藍國繼續做大,在他們第二次擊敗馬打藍國後直到現在的三十多年間,這個國家還在爪哇島上繼續做大,現在已經統治了爪哇島上除萬丹、巴達維亞之外的全部地盤。而且繼續對巴達維亞和萬丹虎視眈眈!
麵對馬打藍和萬丹這兩個近在咫尺爪哇島當地政權的威脅,巴達維亞城的荷蘭殖民者還怎麼敢大量使用當地的土著?
哪怕在天朝帝國覺醒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依然沒有辦法驅逐巴達維亞的華人,非但沒辦法驅逐,而且因為明朝開始實行“關糧米”政策,荷蘭殖民者不得不引入更多的華人,讓他們承包巴達維亞城周圍肥沃的土地用來種植稻米。
所以從十七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更多的中國移民就開始湧入巴達維亞。截至1662年底,巴達維亞城周圍開辟出來的130個水稻種植園中的121個都屬於中國移民。
而在巴達維亞城內,街道上來來往往的大多都是一張張被赤道的烈日曬得黝黑的中國麵孔。街道兩側的店鋪也大多是中國人開辦的,這些店鋪並不都是小買賣,也有不少大買賣。一官黨(鄭家商行總號的名稱)、皇商會、沙船幫(沈廷揚家族商行總號)、賈樂市行、廣聯行(廣州府的大商行)、佛聯行(佛山鐵業合辦的商行)、景德行(景德鎮瓷業的商行)、曼奇尼茶行(朱慈烺以瑪麗曼奇尼的名義開辦的茶葉行,主營是出口祁門紅茶)等中國的大商行,也都在巴達維亞開辦了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