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兩個好兄弟手拉著手離開了仁壽宮,看來大明朝不僅有父慈子孝,而且還有兄有弟恭,想要不興旺都不行啊!
目送兩個大孝子離開,崇禎上皇立馬就讓大太監龐天壽去找兒子——找福王朱慈炋、光山郡王朱慈燈、固始郡王朱慈烽、羅山郡王朱慈煾、上皇十子朱慈焝、上皇十一子朱慈熠等六個年紀較長的王爺或皇子,都到仁壽宮來吃晚飯,順便商量組團去呂宋島填坑的事兒。
不過等了一個下午,隻等來了老七光山郡王朱慈燈,“八王爺”固始郡王朱慈烽,上皇十子朱慈焝三個不招人待見的兒子。
這三個兒子的娘親都是崇禎上皇在登州時選進宮的秀女,姿色隻能算是中上,到了南京之後沒多久就徹底失寵,所以這三個兒子也就沒人疼愛了。而且他們的腦子也不怎麼好使,朱慈燈和朱慈焝隻有小學文憑。朱慈烽文化好一點,上完小學後就被崇禎送去金陵書院讀書。
這個金陵書院是無錫的東林大學堂下麵的“中等書院”,屬於半新半舊的學校,而且隻習文,不修武,是為太學大學和東林大學這樣的“文理類大學”輸送生員的學校。
朱慈燈在金陵書院念了好些年的書,現在已經讀到最高級的“複讀班”了,已經複讀了兩年,還沒考上東林大學加了20分都沒考上,如果再考不上就隻好使用終極考試利器——太上皇推薦信了!
崇禎上皇看見三個老實孩子,很有一點不滿意,就問龐太監道:“怎麼隻來了三個?”
“老皇爺,”龐天壽苦笑著說,“去太學找六王爺的人回報說,六王爺放了課就出城了,說是去上海收租一時半會回不來了。”
“去上海收租?他不念書了?”崇禎忙問,“他大學沒畢業吧?”
“六王爺已經年到太學出舍了,年底就要畢業,該上的課差不多都上完了,現在正在準備畢業論文。”
太學正常的學製是四年,一年級稱下舍,二年級稱中舍,三年級稱上舍,四年級稱出舍。朱慈炋已經念到了出舍,他是算學科的,再有幾個月就能畢業。所以現在得一邊準備論文,一邊參與工作實習——他的工作實習的內容主要就是收租!
很繁重的!十幾條街的租要收啊忙起來就是997啊!
而朱慈炋的畢業論文也和收租有關——收租也是個數學問題嘛!而且還涉及到統計學和概率學,很複雜的!
“那老九和老十一呢?”崇禎上皇又問,“他們可沒地方收租,而且也不上學,怎麼都沒來?”
龐天壽笑道:“老皇爺您彆著急,已經讓人去秦淮河找了”
“去秦淮河?”崇禎一聽就火了,“他們去秦淮河乾什麼?”
去秦淮河不一定是找風塵女子拉手,因為秦淮河是老長一條河,風月區就在南京內城的秦淮河一段。內城之外還東西兩段秦淮河,都是正經的手工業區、商業區、碼頭區和金融區。
不過朱慈煾和朱慈熠小哥倆是不會去東西城的秦淮河的
知道自己說漏嘴的龐天壽連忙補充道:“去淮河當然,當然劃船了!九王爺和十一爺都覺著自己的身子骨太弱,將來難以擔當重任,所以”
“劃船?你怎麼不說他們去遊水?”崇禎上皇瞪了龐天壽一眼。
他剛想繼續訓斥,外麵一個中年太監已經奔了進來,一邊奔還一邊喊著:“來了來了,九爺和十一爺來了”
崇禎上皇扭頭往門口一看,看見兩個長得特彆俊俏的兒子,一肚子的火就散去了大半。
彆看這倆兒子腦子不好使,還不怎麼學好,但是長相真是沒話說,一表人才,美如冠玉。
“兒臣恭請父皇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