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有舉人和秀才呢!我爺爺就是舉人,我爹爹就是秀才,如果可以憑本事考,我一定也能考上個秀才的!而且當不上秀才,還可以投軍從戎......憑本事一刀一槍從戰場上搏個功名!”
“你們搞錯了,這次要來的明王可不是明朝的王!”
“不是?怎麼就不是了?”
“你們沒聽過‘迎明王’的歌謠上怎麼唱的?明王來時不納糧,明王來時不服役,明王來時不貢布,明王來時開科舉,明王來時分田地......明朝的王會給窮人分田地?”
“那這個明王是那家的?”
“似乎是白蓮教......”
“似乎?”
“管他呢!有人來鬨一鬨,總比沒有人鬨來得強!”
“對!能鬨一鬨也是好的,反正咱們什麼都沒有!”
說到“什麼都沒有”,眾人都唉聲歎氣,這時就看見幾個穿藍布的老漢和健婦從山腳下走來,他們都腰懸刀劍,手持梭鏢,還背著弓箭,殺氣騰騰的!
這是石柱的在鄉府兵在例行巡山!
石柱這裡靠近明朝的施州衛,屬於前沿地區,大順朝在這一帶的管製比較嚴厲,哪怕是在鄉的府兵,都要保持戰備,必須嚴守所居住的堡壘,還要派出武裝人員在周圍的山林中巡查。
最近石柱一帶又有白蓮教妖人傳謠,已經給殺了一些,石柱鄉間的府兵也更加警惕,不僅在鄉的老兵參加巡邏,連府二代出身的婦女(都是大婦)也拿著刀劍出來了。
剛才還說鬨一鬨也好的農人們看見這些巡山的府兵和府兵家眷,全都是都沒了聲響,也不敢再聚集一處,而是悄無聲息的散去了......
大順政權在石柱的統治,依舊堅如磐石!
......
四川這邊有人在盼明王,而湖廣這裡,同樣有人在盼闖王!
生活在荊州府虎牙山下的楊三寶和他的把兄弟王四虎就在盼闖王!
他們倆的父輩都是李自成荊州均田的受益者,各自分到了十畝肥得流油的水田,也改變了他們各自的人生——本來都是一無所有的雇農,因為李自成的均田變成了自耕農。後來朱皇帝反攻荊州府得手,也沒讓他們把分到的土地還給原主,隻是讓他們補了一些“贖買之資”。擁有10畝水田的楊父和王父後來都娶妻生子,過上了相當小康的日子。
而楊三寶和王四虎則是楊父、王父的次子,他們出生和年幼的時候家境不錯,所以都在村裡念了私塾,還去荊州府考過小學和書院,但是都沒有考上,於是就回家務農。
這個時候因為家裡的田產不多,很難負擔兩個兒子結婚成家,所以楊、王二人的父兄都打起了舉債租田擴大經營的主意。他們將自家的10畝水田抵押給錢莊,借出了本錢去擴大生產,結果遇上了糧食價格的不斷下跌......這場糧價下跌是因為北方收複和南洋開發後,糧食供應增加引起的,本來是好事,但是對於盲目擴大經營的楊、王兩家,卻是一場破產災!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