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定國在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都布署了不少守軍,而且這三條道除了褒斜道的褒城——虎頭關之間的棧道在大順朝治下被改成了通行能力很強的碥道之外,彆處道路都沒有進行過修繕,現在已經很難通行了。即便是明軍的近衛軍,也不大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打通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中的任何一條通道吧?
但是略陽和定軍山大營之間的塘馬中斷,卻分明告訴李定國,明軍不但入了漢中盆地,而且還截斷了定軍山大營和略陽之間的交通......實際上,李定國在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三處布署的守軍是充足的。但是在十餘日前的褒河之戰中,卻出現了一個沒有引起李定國注意的疏漏——吳國貴在兵敗褒河之時,派出了半個斥候營的精兵進入了褒穀!
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卻讓防守褒穀的大順軍大為惶恐,他們還以為李定國在漢中盆地兵敗了!而且這群陷於絕地的斥候兵也挺能虛張聲勢,搞得褒穀內的大順軍以為自己腹背受敵,還從麵向關中的防守正麵抽調兵力去守屁股。結果顧尾難顧首,被閻應元親率的一個近衛師打破了防禦!
衝入褒穀的閻應元遇到了吳國貴部的斥候,知道漢中兵敗的事兒,但還是大膽出擊,用一次夜襲戰打下了褒城。然後沒有去攻漢中府城南鄭和定軍山大營,而是沿著山區邊緣推薦到了沮水以西,切斷了定軍山和略陽的聯絡——這樣他就擋住了李定國回師的道路。
除非大順能夠迅速從米倉道和荔枝道調兵入漢中,否則等另外兩個近衛軍步兵師通過子午道和儻駱道入漢中,李定國就算就三頭六臂,也奪不回漢中了......
李定國現在雖然知道事情不妙,但是也不能回頭了。
因為他的軍隊已經連續作戰多日,早就是疲憊之師,現在調頭回漢中,也打不出沔縣之戰和褒水之戰那樣的勝利了。
而且吳三桂的援兵隨時會抵達略陽,一旦李定國的大軍撤退,這些援兵就會暢通無阻抵達略陽,到時候回師漢中的李定國就得腹背受敵了......
李定國一咬牙,問左右:“臼炮運上來了嗎?炮位挖好沒有?”
邊上一個幕僚回答:“已經有兩門12磅臼炮運上來了,炮位正在挖。”
“讓他們快一點!”李定國道,“挖好炮位就給額狠狠的轟擊......這一戰,無論如何都要宰了吳三桂!”
......
“吳三桂啊吳三桂,你什麼時候死啊!”
發出同樣感慨的是鄭芝龍!
在東湖鎮上的泉國公府內,鄭芝龍剛剛看完大元帥府派人送來的最新戰報,忍不住就嘟囔了一句。
“阿爸,這話可不能瞎說啊!”出言提醒的是鄭森。
鄭森這次入朝是為請辭東寧節度使和東寧撤藩而來的——管轄著泉州府的東寧鎮現在已經有紮眼了,朱慈烺雖然沒說什麼,但是鄭芝龍、鄭森和鄭建功三人自己心裡是有數的。
所以從去年開始,鄭森就一再上表請辭和請求入朝為官——他入朝可不是來當寓公的,而是想接替年邁的鄭芝龍入閣,不是當戶部尚書就是當工部尚書......總之都是鄭閣老了!
在洪興二十年正月,朱慈烺終於答應鄭森入朝的事兒,不過沒有答應東寧撤藩,而是讓鄭森入朝來談這事兒——和明朝彆的皇帝熱衷改土歸流不同,朱慈烺並不願意撤藩,而是更願意移藩......把藩鎮往外移,從熟地移往生地,這可比一撤了之要好得多。
現在的問題就是把鄭家的東寧藩移往何處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