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朱和幸不明白。
在他看來,剿滅大風堡的流寇軍戶還是得靠正規軍!兵不夠就再調要圍剿山上的賊寇,至少得幾倍於敵的兵力,調一個師過來應該可以得手。而用鄉勇剿賊,根本就是在送人頭。即便能打死幾個賊,自己的傷亡沒準大幾倍!
馬萬春解釋道:“用鄉勇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持久!剿山賊的關鍵不是勇猛,而是持久。而且四川的山大,哪怕調來一萬精兵,四麵圍攻,也會有極大的空隙讓流寇脫逃。極有可能殺滅了老弱,走脫了精壯。
而且一萬精兵的消耗可不是小數,石柱交通不便,本身又是窮山惡水,長期供養一萬外來的大軍是很困難的。如果客軍供應不足,難免就要擾民,軍民矛盾一起,山上的賊寇就有機可乘了!
二是可以讓石柱百姓和山上的賊寇成水火之勢,鄉勇剿賊,無論哪方麵死了人,都會將對方視為仇寇這可是殺父殺兄殺子之恨啊,此恨不共戴天!如果百姓和賊寇有了不共戴天之仇,賊寇就會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就不敢小股下山,而大股下山,又容易被咱們的精兵攻打。若是一直不下山,他們又能維持多久?
三是可以讓石柱的窮苦百姓有個盼頭殺賊立功,立功受賞,不管是賞錢、賞田還是賞官,總是一個盼頭啊!有了盼頭,再苦再累也就容易熬下去了。百姓能熬下去,咱們的官也就好當了。”
好狠的知縣啊!
丁玉英聽完馬萬春的話,心裡已經有數了——這個父母官根本不在乎下麵的老百姓死多少,他在乎的隻是早一點把山上的流寇給剿滅了!不過話說回來,剿滅了山上的賊寇,對山下百姓才是真的好。長痛不如短痛啊!
朱和幸卻連連點頭,這個馬知縣是有本事的!他的法子的確比調動大軍有用調一個師的大軍過來,人吃馬嚼的,消耗的東西可不少。石柱的交通不便,而且整個東川都缺少糧草,根本供應不了多少,所以大軍的補給很可能就得靠搜刮石柱當地了。
在這種情況下,軍民矛盾很可能會激化!而石柱當地的川人雖然大多仇恨陝人軍戶地主,但也難保沒一些人跟著陝人軍戶得了好處到時候人心一分化,山上的賊就難滅了。
“馬知縣,”丁玉英思索著問,“那咱們要如何選取石柱的有用之士呢?考什麼比較好呢?”
馬萬春笑道:“當然不能考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了。”
朱和幸心說:也不能考法語!
馬萬春思索了一會兒,又道:“首先識文斷字是必須的文章也得會寫,要不然當不了親民官。
其次是得精通農事,民以食為天,石柱這裡人多地狹,農事艱難,不懂農事是當不了官的。
第三是身體強健,善於習武。這樣的人比較容易組織鄉勇,也能帶著他們上山剿寇。”
“什麼叫善於習武?”朱和幸有點不明白,“這又要如何考核?”
馬萬春道:“當然是考核他們的長槍之術了,槍為百兵之王,容易打造,也很容易上手。急切之間彆的兵器掌握不了,用長槍戳人砸人還是能學會的。這一次石柱所取之士,必須能很快粗通長槍之術。他們掌握了,才能去教下麵的鄉勇。”
“有道理!”朱和幸連連點頭,“石柱的鄉勇急切之間也學不會彆的,隻能用長槍殺敵了馬知縣,要不咱們就儘快開科取士吧!把石柱鄉間的有用之士都取出來,然後儘快組成鄉勇。”
馬萬春點點頭,笑道:“取士之事說的容易,做起來可難同知不來,本官手頭都沒有可用之員。因為本官手下的西川兵,自己大多不識什麼文字,怎麼幫著取士?就算有幾個能寫能算的,也都忙得團團轉,根本騰不出空來乾這事兒。
同知帶來的近衛軍都是念過書的,而且也精通長槍之術,所以開科取士的事兒,還得有勞同知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