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木蘭的武藝演示正式開始了!
杜木蘭表演的是長槍、弓箭、刀牌等三種傳統武術,都是簡單實用的戰陣之術,並沒有什麼花拳繡腿,對外行來說一點不好看,上大街去賣藝一準沒錢賺。但是朱皇帝這個內行看了,卻是眉頭微皺。
這小姑娘的武藝當然算不上多好,隨便整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近衛軍(還沒正式入伍的學兵)都比她強得多。
但是人家隻是一個順朝小蘿莉,不是真正的順n代府兵戰士......一個小蘿莉能有這樣的武藝,那些真正被當成戰士培養的府兵男兒該多能打啊!
四川之戰打垮的僅僅是府兵一代和年紀超過20歲的府兵二代或三代,還有許多和這個小蘿莉差不多年紀,從出生時起就是“大順人”的二代三代還沒有走上戰場呢!
所以大順朝的戰爭能力依舊存在,而且不容小覷啊!
而且由四川向南,平地越來越少,山區越來越多,樹林也越來越密!而且雲南和緬北的山區密林和陝南的山林還不大一樣,後者已經被漢人開發了2000多年,都熟透了。不知道怎麼打就去翻翻二十三史,一準能找到辦法。
而雲南、緬北大片的生地,其中的雲南還好一點,被大明統治了二百多年,但是大明的實際控製區並不大。緬北的情況更頭大,大元帥府裡連一張能看的緬北地圖都沒有......而且那些地方因為是熱帶,所以有大片的雨林,對於習慣在開闊地帶列陣而戰的明軍非常不利,對於強調單兵武藝的大順府兵卻非常有利!
看來大順朝還有的好混了!
想到這裡,朱皇帝扭頭對身旁的朱和壕道:“土豪兒,這些日子你一共招安了多少人?其中可以帶去新洲大陸的有多少?需要妥善安置的又有多少?”
朱和壕回答道:“父皇,截止二月底,被兒臣招攬下山的流寇軍戶已經超過了十六萬人,其中可以往新洲去的有將近八萬,還有八萬餘人要麼年老,要麼不願意去新洲......還指望和在流寇軍中的家人團聚。”
朱慈烺點點頭:“這八萬人一定要妥善安置......不能讓他們呆在四川,再過一陣子,川人沒準就要想念流寇了,這些人要留在四川,一準是個隱患!更不能讓他們去陝西,陝西好不容易才安穩,不能讓他們衣錦還鄉去......殺人放火金腰帶啊!他們再怎麼落魄,也比留在家鄉種地的老鄉們強多了。”
被土豪王招安的都是大順府兵的家眷!
不過還是有遠近親疏的,有些人是丈夫在軍中,有些人是兒子在行伍,還有些人則是父親在從軍打仗,還一些則是兄弟跟著大軍走了。
杜木蘭的哥哥上番從了軍,現在音訊全無。所以她的嫂子、侄兒和她的老父老母都想留在大明,等待兒子歸來。
而木蘭和妹妹木棉還一個弟弟木心,都打算去新大陸搏個出身......他們仨從小就以為自己不是尋常百姓,當然不能願意在明朝的土地上當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了。
朱慈烺想了想,又回頭看著太子朱和幸和太子妃丁玉英,問:“好運兒,玉英,你們倆覺得遷他們去哪裡合適?”
丁玉英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聞言就笑著答道:“父皇,兒媳婦覺得可以安排他們去天河府居住,天河開府多年,總也繁華不起來,人口不多,城內到處都是空地,正好可以讓這些人去居住。那裡距離流寇的地盤也足夠遙遠,周圍也沒多少無地少地的貧農,他們去了也鬨不出亂子。”
“八萬多人的吃喝用度怎麼辦?”朱慈烺又問。
丁玉英思索著道:“那就得扶植一些產業了......這事兒不大好辦,但也不是無計可施。據兒媳婦所知,流寇的府兵戶雖然不大會務農,但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會自己打造甲胄、兵器和馬具,也能算得上手藝人。或許可以給他們一些訂單,扶植一下。”
朱慈烺又看了眼朱和幸。朱和幸道:“父皇,玉英的辦法不錯!雖然買賣不好做,但是總有人能出頭的,而且眼下的難題也能有解了。”
朱慈烺笑了笑:“吾兒果然長進了!”他又看看兒媳,“玉英,你也不錯!等你生完了孩子,就和好運兒一起去天河府吧。這些府兵家眷,就交給你們兩個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