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堅定的胡格諾派教徒,亞伯拉罕.迪凱納當然是相信和熱愛上帝的,但是他卻不願意馬上見到上帝......
所以在麵對兩三百艘明軍“餃子艦”的衝擊時,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逃跑!
這是多麼好的一個,可以確保見到上帝的機會啊(他可是為了保衛天主的信仰而戰死啊!),居然就要這樣放棄,真是太可惜了......不過他暫時不想見上帝也沒有用,因為上帝想見他了!
亞伯拉罕.迪凱納指揮的11艘法國戰艦和鄭經指揮的200多艘大明戰艦是麵對麵航行的。而當時海上掛著東南風,東南風是往西北方向吹的,所以對鄭經這邊相對有利,他的艦隊隻需要猛著頭衝刺就行了。
另外,11艘法國戰艦想要逃脫,就得先完成轉向。而在轉向過程中,它們的航速難免又得下降。
雙方的距離會進一步拉進!
不過風向和轉向問題都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鄭經手中還有不少可以充當海上輕騎兵的快速帆船!
海軍的艦船必須要在火力、防禦、航速之間做出抉擇。
而在風帆時代,因為沒有大功率的輪機,所以火力、防禦和航速是無法兼顧的。
而各國的1000噸級(載重)大艦,因為要重防禦、重火力(都把沙包扛上船了),所以必須犧牲航速。
與此同時,為了執行偵察、追敵、通信等需要高航速的任務,各國又開始設計快帆戰艦和輕快帆船。
這一類船隻通常船體修長,船板單薄,裝備的12斤(磅)火炮也不多,有些乾脆不裝(一部分輕快帆船就不裝),還有一些快帆、輕快帆還采用了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阻力的飛剪型船艏!
作為一名“天才皇帝”,朱慈烺不僅精通軍國大事和金融地產,而且還喜歡搞點發明創造——當然了,他並不親自領導研發團隊,而是隻提供思路和經費。
也就是讓人找點能工巧匠,然後三言兩語提點一下,有時候還會畫個草圖啥的,再給一大筆經費,讓他們去發揮創造力。
所以在過去的二十幾年間,朱慈烺在“發明創造”這方麵虧了很多錢!
唔,基本上一直在燒錢,大部分的“金手指項目”都失敗了……錢花了不少,但是“能工巧匠”們很少造出能讓朱慈烺滿意的東西。
而一些項目即便搞成了,也沒賺到什麼暴利,根本不足以彌補那麼一大堆燒錢失敗的項目的損失......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有兩個,一是朱慈烺並不是搞技術的人,也沒太大的精力去管這事兒——他自己不是專家,又沒時間去好好管理,而且也沒有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去追究下麵人的責任。
比如造出的東西不合朱慈烺的要求就殺工匠,成本超支就殺管事……
二是17世紀的世界各國,都沒有一個很有效的專利保護體係,大明帝國當然了沒有。
朱慈烺也學著後世的模樣製定了《專利法》,想要收取專利保護費。但是在實行過程中卻發現自己的那些“金手指”好像也賣不出什麼大錢,而且還經常被人抄襲......
比如朱慈烺的南京造船廠根據朱慈烺的圖紙,還花了許多的時間和資金才開發出來的“飛剪型船艏”的專利就沒賣出幾個錢。
而南京炮廠根據朱皇帝的指示開發出來的“釘頭開花彈”和“木柄手榴彈”,則被全世界抄襲,好像也沒有誰給過專利費。
至於太醫院根據朱慈烺的圖紙開發的產鉗,則被接生婆們抄了去,一樣沒人給過專利費……
不過沒收到什麼專利費的飛剪型船艏和被全世界抄襲的釘頭開花彈(這可是原創啊!)……在金門灣大海戰中,卻成了將亞伯拉罕.迪凱納送往天堂的關鍵發明了。
……
“轟轟……”
隨著“洛林”號左舷的20門12磅青銅長炮第次打響,金門灣大海戰已經到了性命交關的時候了。
“洛林”號正在轟擊一艘航行的飛快的飛剪甲型快帆戰艦!
這是明朝海軍最新式的快帆戰艦,雖然載重噸隻有三百多噸,但是航速和火力都很拿得出手。
笨重而且遲緩的“洛林”號根本不可能逃過飛剪甲型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