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印度大順帝國(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3935 字 9個月前

.,

大明洪興二十九年,七月流火,雲南,昆明。

昆明的街道,終於有了幾分熙熙攘攘。跟隨沐天波、馬萬春從四川和貴州遷來的軍戶家眷們以及入滇謀生的四川百姓,已經安頓了下來,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

在李繼成的大順軍撤離時過了火的房屋,經過兩三個月的維修,大多已經可以將就著使用了。沿街的商鋪大多都放租出去了,各種各樣的買賣,也都開了出來。

因為跟著朱和幸、沐天波、馬萬春等人入滇的並不都是“997”的新軍,還有不少拖家帶口要過日子封建軍戶。這些人帶著家眷開進四川,一部分已經在昆明、武定、曲靖、尋甸、楚雄、溦江等六府分配了土地,開始一批批的離開昆明,去各地安家落戶了;不過大部分人還沒輪到分地,都聚集在昆明城內和昆明城附近的幾個大莊子裡麵。

而無論分了土地的軍戶,還是待分配的軍戶,都有不弱的消費能力——前者已經領了安家費,得在昆明城內大采購,然後才能去安家落戶;後者則是按月拿著足額的軍餉軍糧,足夠讓隨軍的家眷過得相當滋潤。

在這兩股購買力的推動下,從重慶、成都跟著南下的四川商人們,全都大發利市。昆明最繁華的長街之上,穿著體麵,腰帶上挎著刀劍的軍戶家眷,在街頭摩肩接踵。其中還有不少挎著刀劍的行人是女子,一手扶著刀柄劍柄,英姿颯爽......這場麵,真是似曾相識啊!

不得不說,大順朝在四川、雲南二十多年的統治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卻極大改變了四川、雲南的民風,培養出了一代尚武好勇的川人滇人。

在大明恢複四川的七八年後,當年揭竿而起反流寇、迎王師的那一屆川人義軍,現在已經變成了他們當年最恨的那一類人——府兵軍戶!

隻不過他們不是大順的府兵,而是大明的軍戶!

但隻要是封建軍戶,不管是大順的還是大明的,就一準想要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而騎在勞動人民脖子上作威作福的這群封建兵,又一準會因為生孩子太多,被“丁餘問題”所困擾。

而“丁餘問題”,既可以摧毀軍戶的經濟基礎,又是軍戶製的擴張動力——要是沒有“丁餘”,老爺當得好好的,誰願意背井離鄉去打天下?

當然了,對外擴張如果失敗了,或者擴張的收益不能覆蓋軍戶出兵的成本,那可就另當彆論了......

而這一場大明平滇之役,與其說是為了一統大明天下,還不如說是為了給兩川軍鎮的軍戶和丁餘找點出路——兩川軍鎮本身就是一個權宜之計,一旦收複雲南,兩川軍鎮就會合並為四川省。所以大明不能像大順那樣,任憑軍戶野蠻擴張,侵蝕民田民戶。

而且大明帝國的根底也和大順帝國不一樣,大明走得是資本主義道路,而大順是個利出一孔的封建軍國。所以大明也不可能和大順一樣,在兩川軍鎮大搞抑商,並且嚴控人員流動——現在的大明是鼓勵人口流動的!都不流動,誰去搶殖民地?誰去當廉價勞動力?沒有殖民地的資源和市場,也沒有廉價勞動力,大明將來怎麼當帝國主義啊?

當帝國主義當然不好的,可不當帝國主義,難道還當半封建半殖民地麼?

所以大明治下的四川軍戶,終究是難以維持的,甚至還不如大順治下的府兵.......唯一可以讓他們持久一些的辦法,就是發動戰爭!也就是......去搶!

隻要有足夠多的地方可以搶,這種和土地掛鉤的兵製還得蠻好用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