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必須轉嫁危機啊!(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319 字 9個月前

.,

“這是近衛軍繼承法啊!這群禍國殃民的逆賊......”

朱耀飛忍不住都開罵了!

他早二百年就知道這幫童軍近衛軍不是什麼好人……隻是這種從娃娃抓起的軍隊戰鬥力太有保證,這才下決心大辦的。

朱慈烺當年大辦童軍近衛軍的時候,也沒條件搞義務教育,當然也就沒有搞義務兵役製的可能——沒有義務教育,又不平分土地,頂多就是拿繩捆人的“義務兵役製”,有個毛戰鬥力啊?

而且朱慈烺建立的世界帝國非常遼闊,需要往世界各地派兵,和當年的大英帝國差不多。同時大明本土又比較安全,不需要大量可以迅速動員的義務兵,有個幾十萬募兵(包括十萬左右的精銳近衛軍)就足夠震懾四方了。

所以保持少量特彆精銳,可以快速布署,而且可以長期駐紮海外執行作戰任務的近衛軍,是必須的,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而在大辦童軍近衛軍的時候,朱慈烺就留了後手。他同時也努力栽培了貴族軍官團。而且還禁止童軍近衛軍出身的軍官回爐去管近衛軍,以避免官兵一體,形成團體……

可惜朱慈烺當年的安排,卻被不肖子孫朱伯濂給破壞了!

在他打破了童軍出身不得擔任近衛軍官的鐵律之後,近衛軍的團體就開始形成。

與此同時,由於一代代的退役近衛軍官兵要麼在應天府落籍為民,要麼去各地考官謀職,漸漸的就形成了一個近衛軍的外圍集團。這個近衛軍的外圍集團成員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還有比較強的“國人意識”,且熱衷政治和為官。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不上不下的中層集群。

稍後,更讓朱耀飛火大的事情又出現在了《大明通史》當中。

那位被近衛軍推上台的武威皇帝朱先灞,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控製這幫狂暴的近衛軍,也拿應天府內那群“近衛學生”(退役近衛軍家庭出身)沒什麼辦法。隻好搬出了老祖宗的辦法——聯姻睡服,挑選了一位近衛軍家庭出身的皇後,又選了一位同樣出自近衛軍家庭的皇貴妃(兩人都是金陵女大學生),希望依靠她們去安撫近衛軍和近衛軍的外圍集團。

而這一後一妃倒是儘心輔,也算是賢妻。但她們倆也漸漸把持了朝政,把皇帝朱靖壘給架空了,大明帝國就此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女權時代。

不過女主秉政在朱耀飛看來不是問題——皇帝是投胎投出來的,能力不足也沒辦法,還不許找個能力強一點的皇後來輔佐?

真正讓朱耀飛火大的是朱先灞的一後一妃有不少進步思想!這其實也是朱慈烺自己埋得雷,他給後世的朱家帝王定了“考試選妃(後)”和“女大教育”的祖製。所以選出來的後妃都是女知識分子啊!思想當然比較進步了......

童軍近衛軍體製在朱先灞的兩個後妃看來既落後又危險——她們雖然出身近衛軍外圍集群,但並不等於認同近衛軍的體製。在她們看來,軍校培養的軍官加上義務兵才是國家安全的保證。

所以在她們倆輔政之後,就開始結束童軍近衛軍體製。當然了,因為她們管理的國家還擁有較強的財力。所以可以讓這場改革變得比較平穩。

首先,大明朝廷停止了童軍招募,改為在邊疆軍鎮招募相同數量的“公費生”去應天府念中學......如果他們成績優異,就可以由國家出資,讓他們一路上升,直到大學畢業。

其次,大明朝廷開始從近衛軍和普通新軍當中選拔職業軍人——就是義務兵製下陸軍的骨乾,包括軍官和士官,因為近衛軍的素質遠高於普通的新軍,因此入選的比例極高。對於近衛軍官兵而言,絕對是一次晉升的機會。

第三,落選的近衛軍、新軍官兵都能得到豐厚的退伍金和職業訓練的機會,或者由國家出錢送他們一家去新大陸、南大陸定居。總之,還是有出路的。

“可近衛軍再怎麼樣,也是皇家的私兵!”朱耀飛看得都快流眼淚了,隻是哀歎道,“義務兵是來自民眾……更容易鬨革命啊!而且大批的近衛軍官兵都變成了大陸軍的骨乾,這些人換了衙門,就不激進不好戰了?”

這下可慘了,更好戰和更激進的近衛軍官同更容易鬨革命的義務兵結合在了一起。再加上資本主義初級階段激化的社會矛盾……朱耀飛都不敢往下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