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鎮原來是虧光的......
類似的話,朱由檢早就聽逆子和吳襄、吳三輔那夥人討論過了!
遼鎮之所以會崩潰,建夷之所以能崛起,說穿了就是因為大明朝廷和遼鎮之間的暗中鬥法。朝廷覺得遼鎮已經尾大不掉,李成梁坐擁數千家丁,橫行關外,吃儘了各種油水,儼然是關外之王了。而以李成梁為首的遼鎮軍閥則養寇自重,不願意對各女真部落進行徹底的征服。
而發生在萬曆年間的壬辰朝鮮之役,則成了大明朝廷消耗遼鎮軍閥勢力的一次機會。在壬辰之役發生的前一年,李成梁已經因為言官彈劾而去職,雖然李如鬆、李如柏、李如樟、李如梅等人和李成梁帶出來的一批宿將依舊得到重用。但是失去了李成梁這個總兵之後,遼鎮軍閥所擁有的財力就要狠打上一個折扣了。
在李成梁去職之後,遼鎮十年之內八易其帥,平均一任遼帥隻在職一年多。根本不可能如久任遼東的李成梁一樣,將遼東一地方方麵麵的利益都掃入囊中,再拿出其中的大半豢養家丁。
而且他們這些短期在任的遼帥就算能撈著點銀子,也得上下打點,還得給自己攢幾個養老錢。
所以夠成遼鎮家丁的經濟基礎,在李成梁離任之後,就受到了極大的動搖。
就在李成梁離任後僅一年多,日本國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就發動了壬辰侵朝之役。經濟基礎已經動搖的遼鎮軍閥,在李成梁之子李如鬆的帶領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這場讓他們虧得找不著北的援朝之役。
本以為可以速勝的援朝之役拖拖拉拉的打了六年多,而且倭寇軍隊的戰鬥力也超過遼鎮軍閥們的預料,李成梁家族擁有的家丁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
如果李成梁還是遼東總兵,這些損失還能在戰後通過撈取遼東的油水慢慢補上,可是李成梁早就不在任了。雖然在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時,似乎意識到遼鎮軍力有瓦解之危的萬曆皇帝啟用李如鬆為遼東總兵官。但還沒有等李如鬆利用這個差事把損失補回來,就在次年四月同蒙古土蠻部(察哈爾部)的交戰中陣亡——李如鬆的意外陣亡,其實也能說明李氏家丁集團在朝鮮之役後已經虧得所剩無幾。
要不然以碧蹄館大戰中李氏家丁的戰鬥力,幾萬土蠻部的遊牧騎兵是根本打不過3000遼鎮家丁鐵騎。
雖然到了萬曆二十九年,李成梁再次得到啟用,以76歲高齡出任遼東總兵官。但此時的李氏家丁早就沒有了昔日之盛,而且年老昏聵的李成梁也沒有精力,也沒有意願再去重建自家的鐵騎......有這氣力,還不如替子孫多攢點家業呢!
所以第二次出任遼東總兵李成梁也就隻能維持一個表麵安穩,等到他再被彈劾下台時,遼東的局麵已經敗壞到危險的地步了。
“楊鎬,”朱由檢看著楊鎬,“你久在邊鎮,又曾兩任督師,還和鐵嶺李家交厚,對於邊鎮將領所養之家丁,應該是非常熟悉的。”
楊鎬點點頭:“老臣略知一二。”
“那你能告訴朕,什麼是家丁?邊將又為什麼要養家丁?”
楊鎬聞言先是一聲歎息,而後又言道:“老臣不大知道南軍情況,隻知道遼東的軍事。遼東諸將所養的家丁,大多是衝鋒陷陣時用的鐵騎兵。在遼鎮諸軍之中,步軍可以用額兵,鐵騎幾乎全是家丁。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鐵騎得之不易,養之不易。以額兵所得的糧餉,根本成不了鐵騎。以遼鎮為例,家丁的廩餼衣械,過額兵十倍,因而才能身披堅甲,下乘良馬,每當大敵,用以陷陣。
而鐵騎之難養,也不是糧餉多了,就能養出鐵騎的。還需要為將者用心選拔,時時督促,費時費力......如果為將者沒有全權,不能兵為將有,又何必花費那麼多心思去選拔督促鐵騎兵呢?所以北軍鐵騎者,就非家丁不可了!
而無家丁鐵騎之將,隻有步軍可用,守城把關尚可,野戰爭勝是絕對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