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晉想了想,道:“滿桂、趙率教都可以當重鎮總兵了,侯世祿早就是大鎮總兵......現在薊鎮總兵王威正好調任,可以從先滿桂、趙率教、侯世祿三人中選一位去接任。”
“讓趙率教去主薊鎮防務吧,”朱由檢道,“至於滿桂,讓他去接替渠家禎當大同總兵吧!”
大同總督渠家禎是個無用之人!上輩子插漢部入寇的時候都未敢一戰,這輩子就提前回家養老去吧。
“侯世祿則移鎮宣府,”朱由檢又道,“至於從遼鎮抽出的三萬人,扣除各將家丁,半數去大同,半數去薊鎮。侯世祿本為客將,就不必分遼鎮的兵了,帶本部家丁上人宣府即可。”
朱由檢的這番兵力布署當然是深思熟慮過,宣府鎮雖然也是九邊之一,但是比起大同、薊鎮那是差多了。
大同素稱九邊之首!下轄72堡,賬麵兵多達13萬有餘。而且又是和西遷的插漢部對抗的前沿,必須要有強將駐守。
薊鎮更不必說,直接就是京師門戶,萬萬不可有失。在已巳之變時,黃台極就是從薊鎮打進來的。所以這次朱由檢早早就把趙率教派去,還讓他帶上15000遼軍,好好的把薊鎮長城守牢了。
而宣府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宣府背後就是居庸關天險......黃台吉先破宣府,後破居庸關的可能性等於零。曆史上黃台吉五次發兵入關,都沒打破過宣府城和居庸關。
所以派個侯世祿去駐守,已經很讓人放心了。
......
崇禎元年三月,張家口。
就在朱由檢忙著調兵遣將,調整遼、薊、宣、大四鎮防務的時候,已經剃了光頭,彆了妻子,偽裝成喇嘛的範文程,已經跟著一隊蒙古敖漢營的商隊,打著插漢部的旗號入了張家口堡。
而此時的張家口,則是連接口內外的商道。在俺答封貢之後,宣府、大同這兩個烽火連年的重鎮,就開始安穩平靜下來。張家口堡也從曾經的前沿要塞變成了大明和蒙古交流的最大要道。蒙古的皮毛、牲口,中原的茶磚、鐵器、食鹽,都在這裡進行交易。
哪怕在建州崛起,蒙古插漢部西遷的大背景下,張家口的繁華也絲毫不受影響,而且還更進了一步。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交戰的各方,總有一些交易要做......見得光的,或是暗中的。而位於宣府城附近的張家口,則是一處戰略價值不大,但是經濟價值極大的所在。張家口雖然也是長城上的一個隘口,但是長城在宣府這一帶層層設防,打破張家口的意義不大。而且入了張家口走不了多遠就是宣府城。這可是堅固異常的城堡!在明初是穀王的封地,在明武宗時代還當過皇帝的駐蹕之地。所以城池非常堅固,不容易打破。所以城池非常堅固,不容易打破。所以已經控製了宣府以北的壩上草原的插漢部,也沒有侵犯張家口的意思。
而張家口的市麵,則因為插漢部的到來,變得更加繁華熱鬨了。
張家口城堡外的互市,喧鬨而且嘈雜,一隊隊的駱駝,一隊隊的車馬,不斷從互市當中穿過。穿著蒙古服飾和漢人服飾的商人,在互市各處大聲的討價還價,一會兒說漢語,一會兒說蒙語,非常的熱鬨。
喇嘛在這裡也極為常見,口外的蒙古人現在都篤信喇嘛教,也因此喜歡上了吃齋念佛,沒有往昔的那股子狠勁了。
而口內漢人的地盤上其實也有“黃廟”,也就是喇嘛廟,都是元朝統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在北方地區。黃廟的數量不少,幾乎可以和青廟(漢傳佛教)並駕齊驅了。
所以範文程根本不用再裝和尚,就能在明朝的地盤上來去了。
不過在到了張家口互市後,他並沒有馬上南下,而是找到了張家口互市中最大的商號——來自山西的範家老號!
範家老號的東家,就是在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八大皇商之首的範永鬥!範永鬥家七代在張家口經營,專門和草原上的蒙古人打交道。和插漢部那是老相識了,還通過插漢部的敖漢營搭上了大金國的線兒......,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