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晉皺著眉頭道:“大同鎮的軍屯田至少有二百多萬畝,哪怕能查出二百萬畝,一畝收個兩三鬥籽粒糧,也能有五十萬石啊!如果由朝廷和山西輸往大同的錢糧不變,那大同鎮的餉額至少能有一百五六十萬,養五萬精實之兵的確夠了。”他捋著胡須,點點頭道:“五萬精實之兵如果養好了,宣大方向上就能萬無一失了!”
趙之龍苦苦一笑:“就怕天子要將大同當成宣府的鎮國府啊!”
黃立極一怔:“怎麼回事?”
王在晉也問:“這是怎麼說的?”
趙之龍道:“在我離開大同府的時候,萬歲爺就說了......北京太熱,大同涼快,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
皇城,司禮監。
“什麼?萬歲爺要去大同避暑?還想讓皇後娘娘和兩位貴妃娘娘同去......”
李尊祖這個時候正在向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辦事太監徐應元傳達皇帝的手詔。
看完了手詔,徐大太監也吃了一大驚。
朱由檢在手詔中吩咐徐應元立即準備遷移後宮去大同,不過他並沒有說要設立鎮國府,更沒說要建立西京,隻說是“避暑”,因為天熱啊!
“可現在夏天都快過去了!”禦馬監掌印商輔明也來了司禮監,他聽了徐應元的話,就插了句嘴。
現在已經是農曆的六月底了,眼看就要入秋,還避什麼暑?
徐應元瞥了商輔明一眼,“老商,天子也許覺得北京城的秋天也熱呢?”
被他一提醒,商輔明也知道剛才有點失言,立馬就摸出塊手絹擦汗了,“還真是的,這天.....都快七月了,還那麼熱,的確得去避暑。”
徐應元點點頭,對李尊祖道:“寧遠伯,咱家和商掌印得趕緊去坤寧宮向皇後娘娘稟報......”
李尊祖連忙起身,“下官得回家去看看,先告辭了。”
徐應元說了聲“不送”,也站起身,和商輔明一塊兒去了坤寧宮,向周皇後報告。
而李尊祖也沒回家,出了西華門就直奔孫承宗的住處去了。孫承宗現在掌握了鹽運衙門,手裡拿著幾百萬的鹽利,那可真是炙手可熱了。不少被魏忠賢攆出北京城的東林黨人,也漸漸彙聚到了他的門下,有些被他安排去淮揚管鹽,有些則還在北京守選。
當李尊祖到訪的時候,孫承宗家裡正有兩個江南來的訪客,其中一人就是江南的東林領袖錢謙益,另一人是個太學生,名叫沈廷揚。兩人是一塊兒來的北京,其中錢謙益是來求官的,他是東林魁首,所以被魏忠賢排擠,在家呆了好幾年,本以為魏忠賢死了就可以翻身,沒想到朱由檢壓根不理睬他......所以隻好厚著臉皮到北京來運動。
而沈廷揚則是為了開中法而來——沈家是江南的大海商,海砂幫的魁首。這個海砂幫和鄭一官的十八芝不同,不跑遠海,不下南洋,也不去日本,而是轉跑北方的航線,最遠到朝鮮。現在的平遼總兵毛文龍就和他們合作,販賣朝鮮的人參、皮貨。不用說,肯定搶了不少人的生意!
另外,海砂幫還一直想搶了運河的生意,想海運漕糧北上——其實淮安、揚州大部分的地主奸商都想廢了運河,改行海運。因為要保證運河暢通,就必須讓黃河奪淮,而黃河奪淮又會造成淮河下遊淤積,從而影響淮河的泄洪能力。淮河也因此每隔兩三年就泛濫一次。
而要廢掉漕運......又會影響一大堆人的生計和財路!,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