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9章 這些城池看上去很窮啊!(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031 字 9個月前

.,

後金天聰二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這是......”

登上一處高地,眺望七八裡外的玉田縣城的黃台吉倒吸一口涼氣。因為出現在千裡鏡中的,是一座和遵化縣城有幾分相似的城堡。玉田縣距離薊鎮長城比較遠,沒有被戚繼光重修過,老舊的城池當然比不過幾十年前才重築過的遵化縣城。但是城堡外的護城河壕,也和遵化縣城的護城河一樣,寬大的都有點不象話了。而且在護城河外,也能看到一層一層的地澀、謅蹄和鹿角木,不用說,陷馬坑也一定挖了不少!

另外,黃台吉還在玉田縣城的北關城外,護城河的北側,看見一個背靠護城河修建的“卻月寨”......不是“陣”,而是“寨”,修了土牆寨柵箭樓望台,寨子的土牆外麵插滿了虎落(就是一種防馬的木樁),虎落之外,還有一圈壕溝。

至於床子弩、虎蹲炮還有悍勇善戰會扔標槍的精兵,肯定也少不到哪裡去的。

黃台吉看著前方固若金湯的城堡,心都要涼了。本來以為破了薊鎮邊牆就能大口吃肉了,可誰想到這邊牆之內隨便一個縣城都和錦州、寧遠差不多啊!

這大明天子的居停左近,果然是虎穴龍潭啊,早知道就不來了......

“大汗,”三貝勒阿敏這個時候就陪在黃台吉身邊,他已經看完了玉田城防,有點躍躍欲試了,“臣帶鑲藍旗和內喀爾喀的蒙古勇士上去試試吧!”

黃台吉望了阿敏一眼,心說:你是因為沒有參加之前的遵化之戰,所以還不知道厲害!

當時他帶著鑲藍旗和內喀爾喀五部的蒙古人在義院口冒充後金主力,和王之臣、袁崇煥、趙率教指揮的薊遼明軍主力打了幾場野戰。雖然沒占到什麼便宜,但還是順利完成了破口誘敵的任務。

在八月初八黃台吉的主力打破三安口、龍井關、喜峰口入寇的時候,阿敏也在義院口和五萬幾千薊遼軍主力大戰。雖然阿敏手頭的兵力不足兩萬,主力還是戰鬥力不強的蒙古人,但他依舊沒落下風,依托義院口內的山勢節節抵抗,和明軍大戰了三日。到八月初十晚上,才因為接到了黃台吉的命令率部退出義院口。然後阿敏所部沿著邊牆西行至喜峰口再次入口,於八月十二在三屯營和黃台吉會師。

在會師之後,黃台吉手頭聚集的軍隊就達到了五萬八千之多!其中八旗兵約有兩萬,蒙古兵約三萬,包衣奴才約有八千。

不過擁兵五萬八千的後金天聰大汗卻沒有選擇東進,去和屯兵遷安、盧龍、灤州的薊遼軍決戰,也沒有再打遵化,而是繞開遵化西進。因為要在西進途中打草穀,所以行軍速度也不算快,到八月十四日才抵達玉田縣城之外,休息了一晚上後,黃台吉才帶著眾貝勒登高觀敵。

“三貝勒,那你就帶5000人去打一下那個卻月寨......一定要小心一些。”黃台吉當然不能打擊阿敏的積極性了,“南軍可能有專炸楯車的火藥弩槍,楯車陣恐怕不管用。另外,那個卻月寨周圍多半也陷馬坑,不把坑填了,馬隊是不能上去的。”

阿敏當然已經聽說過什麼火藥弩槍和陷馬坑的事兒了,但是聽說和親眼所見還是不一樣的,要不然他就不請這個戰了......那麼黃台吉的後金軍也就不會在玉田城下受挫了!

發生在八月十五的玉田之戰幾乎就是之前遵化之戰的翻版!

守玉田的呂大器也和史可法一樣,是個死硬死硬的讀書人,而且一樣知兵能戰,在原本的曆史上就是南明四川方麵的帥臣,直到病死軍前,都在和清軍對抗!

在他的主持下,3000玉田團練的戰鬥力分毫不亞於遵化團練!而且他還從遵化那裡“抄”來了床子弩,又從《資治通鑒》上抄來了卻月陣,還進行了升級,修起了卻月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