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要去北京搶,搶......這可不行啊!”
“陛下,這北京城內可不比草原......”
大明朝還是有好官的!
在北京城外的土牆邊上就有兩個,一個叫孫傳庭,一個叫盧象升。
他們可都是讀聖賢書,考天子試上來的文官,當然不比李自成、沈廷揚這倆陸海大盜招安的官兒(好像有點冤枉他們了?)不知到輕重了。
孫傳庭和盧象升一開始不知道朱由檢要去搶女奸商什麼的,還以為小皇帝要去北京抓通番賣國的奸商!所以得到小皇帝的旨意後,立即就召集兩團騎兵跟著小皇帝飛奔北京而去了。
當朱由檢帶著兩千多騎兵到了北京城的土牆外麵,開始一邊休整一邊布署搶人行動的時候,兩個忠臣才知道小皇帝是要去北京城搶女奸商了,頓時就急了。
大明皇帝啊!
多高大上的人物?怎麼能動不動就去搶呢?今年已經搶了個兀良哈,明年還打算去搶馬孟山屯田的韃子!這都在長城外麵,也就算了。可這回他要去北京搶,而且還是大過年的去搶,還要搶個女奸商......這事兒要傳出去,全天下都得把小皇帝當昏君啊!
以後的史書上更得把小皇帝寫臭了!
所以倆忠臣就在朱由檢跟前一跪,開始犯顏直諫了。
朱由檢看見這倆忠臣真有點哭笑不得,這倆忠臣忠心是忠心的,但是讀書有點讀傻了......根本不知道當皇帝的竅門!
當然了,這個竅門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因為聖賢書上都不寫,帝王師們一般也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會跟當太子或是當小皇帝的說。
反正,朱由檢從沒聽幾個講官說過......好在他跟著逆子學了五十多年,而且還有一群“開疆萬裡”兒子、孫子的可以拿來參考。總算是學到真本事了!
這本事說穿了也簡單,就是:天子(君王),皆大盜也!
凡是當天子當大王的,第一個本事就是“搶”;第二個本事才是“騙”!
隻有會騙能搶,才能當一個名垂青史的好皇帝(好大王)。
當然了,搶和騙這兩個本事,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也是有側重點的。
如果朱由檢和逆子一樣,遷都南京,立足於東南膏腴之地,天下富足之鄉。那麼就要以騙為主,以搶為輔......逆子下江南後雖然也搶,但主要還是在騙!
但是朱由檢是不可能遷都,他得天子守國門啊!
而大明的國門又擺在一個經濟相對落後,而且在未來幾十年中肯定發展不了什麼工商業的地方——從天啟年間開始,大明北地就越來越冷,越來越旱......這種情況下,還發展什麼工商業?工商業人口吃什麼去?
所以擺在朱由檢麵前的,不是在北直隸發展工商業,而是要在北直隸去工商業......因為北直隸的農業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根本不可能供應龐大的城市人口。
而海運漕糧供應幾
十萬軍隊(包括家眷和牲口)已經非常吃緊——如果朱由檢準備把戰火燒到後金國內,那麼還得考慮陸上後勤線的巨大損耗。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再維持百萬之數的工商業人口......這些工商業人口再加上為工商業服務的牲口,一年消費上千萬石都是可能的!而且這百萬工商業人口所從事的生產需要的許多原材料,
?(文學)_[(..)]?請來[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每年都能凍上幾個月!衛河(海河)動不動就水淺不能行(舟),運輸成本極高。
所以即便朱由檢有逆天的手段,在北直隸強行發展出工商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一定比東南貴得多,根本沒人會買......
因此以北京為帝都,實行“天子守國門”路線的朱由檢,就隻能立足於地主階級武裝。
而立足北直隸的地主階級武裝,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不會搶還能有活路?
“孫先生、盧先生!”朱由檢笑著對兩位忠臣(他們都掛著講官的名義)道,“你二人是不是準備棄儒從商,替朕管理諾大的皇莊產業了?朕要不把你們倆調入禦馬監?”
什麼?入禦馬監?兩個忠臣心說:當禦馬?還是當太監?都不合適啊!
“陛下,臣是儒生,不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