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8章 朕要去抓西賊來禦東虜(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434 字 9個月前

.,

在已經初具規模,但還是遠遠沒有完工的大寧衛城中的公署裡麵,一群跟隨朱由檢出征的文官武將,還有從鄰近的薊鎮遼西趕來的袁崇煥、祖大壽,還有從遵化趕來的順天巡撫洪承疇(在朱由檢出征燕山後,洪承疇就移駐順天了),全都濟濟一堂,分列左右。

這些都是比較能乾事兒,也比較肯負責的官員,其中不少在上輩子還給昏君版的朱由檢坑死或坑成了漢奸......不過現在朱由檢自己懂行了,當然不會被這些官僚坑,也不會稀裡糊塗的就把人家坑死了。

公署的大堂中央擺著個地圖台,台上鋪開了兩張地圖,一張是燕山形勢圖,一張是陝西形勢圖。

兩張形勢圖上的形勢都不怎麼喜人。大明在燕山立足未穩,地盤占了不少,可是人口不足、據點稀少、主要的城池還在修建。而且由於林丹巴圖爾意外兵敗,使得燕山周圍的左翼蒙古各部再一次被後金牢牢控製。所以朱由檢的大軍,暫時無法離開燕山。

而陝西的形勢,同樣另人擔憂。雖然朱由檢上台後采取了一些緩和陝西局勢的政策——比如從陝西招募了幾千名帳前騎士,還免除了陝西的遼餉加派。

但是陝西麵臨的最大的問題——連續乾旱和農業長期歉收,卻沒有,也無法得到解決。

所以陝西的形勢,可以說比燕山更加危急。

後者不過外患,而且在老哈母林河之戰中,帳前軍的騎炮協同已經展現出了極大的威力。隻要帳前軍的萬餘騎兵和36門3磅炮留駐大寧,黃台吉應該不敢大舉來犯,最多就是驅使蒙古人來騷擾大寧、營州等地。

而陝西麵臨的則是乾旱和長期歉收所引發的全麵的振蕩!

由於陝西高官期以來都負擔著榆林、寧夏、甘肅、固原、臨洮等五鎮民運糧的輸送——實際上就是陝西一省養五鎮!如果一省糧儘,則是五鎮也會無糧。

兵無糧,必自亂!

而兵亂如果和民變相結合,那麻煩可就大了。

上輩子的流寇西賊為什麼能屢敗屢起?而且前腳撲得不行,後腳就能成就燎原之勢?真的是靠一群拎著鋤頭和糞叉造反的饑民在鬨?這不可能,打仗得學得練!

飯都吃不飽了,還能練武習兵?這幫流寇西賊哪兒冒出來的,不是明擺在那裡嗎?

已經在地圖台邊上繞了兩圈的朱由檢忽地站定,衝著左右招了招,“都過來瞧瞧......今兒是軍議,不看著地圖怎麼議?都過來!”

堂上的文武官員已經不是第一次圍著地圖和朱由檢議論軍事了,所以被朱由檢一說,就全都圍上來看地圖了。

一看之下,都發現地圖“畫錯了”,密雲和昌平兩個軍鎮沒有了。宣府鎮擴大了,吞下了開平衛和開平前屯衛的地盤。而在燕山鎮的東麵又多了個大寧鎮,大寧鎮所管轄的地盤,大致是大寧、新城、富峪、會州、寬城等五衛之地。

另外,遼西鎮又把寧遠衛畫了進去,同時減去了營州前屯衛、營州後屯衛......也就是暫時隻拿下半個大淩河穀地區。

朱由檢敲了敲地圖,笑著說:“暫時就這樣了......諸卿以為可行啊?”

“陛下,”薊遼總督袁崇煥看著圖上的寧遠衛問,“咱們不放棄寧遠了?”

以袁崇煥為首領的薊遼軍一直都反對放棄寧遠,在他們的故意拖延下,寧遠衛城現在還沒放棄,隻是從附近遷了一些人口去大淩河穀地帶的營州中屯衛、營州右屯衛的地盤屯田。

“不放棄了!”朱由檢搖搖頭,“不過也不必在寧遠屯駐重兵,有個五六千人就夠了。”

“五六千人是不是少了?”袁崇煥皺著眉頭說,“現在奴賊已經在錦州屯田......據探子回報,他們屯田的規模極大,今春就播種了50餘萬畝,到了秋天恐怕能收獲數十萬石。有了這數十萬石,奴賊就能發大兵包圍寧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