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9章 危機重重啊!(1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112 字 11個月前

,最快更新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陛下,這兩年北京城內的市麵有點蕭條啊”

“是啊,北京城的人口減少,生意難做,再要嚴征商稅,隻怕”

“萬歲爺,您是許久沒回北京了,不知道北京城現在都蕭條成什麼樣了?最近不少得了優差的勳貴家又在忙搬家,過完年估摸著又得少幾萬”

大臣和大璫們難得達成了一致,異口同聲的反對嚴征商稅。理由看著也挺有說服力——北京的人口這兩年下跌太厲害,市麵也越來越蕭條,再嚴征商稅,北京就更蕭條了。

天子腳下,首善之地,弄得冷冷清清的多沒麵子?

可是朱由檢聽見這樣的報告,卻是非常的滿意,連連點頭道:“人口少了?市麵蕭條了?好,好這樣很好!北京雖然是天下首善之地,但同時也在國門之內。

而且北京周遭土地貧瘠,天旱少雨,物產並不豐饒,前方又有宣、大、燕、寧、薊、遼等六鎮需要支援,所以每年都要經由運河從南方運來大量的錢糧物資,輸送困難,耗費實在巨大所以在北京聚集百萬無關軍事的人口,實在得不償失,而且也快支撐不了啦!能減少一些,對國家是有好處的。”

其實朱由檢對天子腳下的老百姓一點好印象都沒有!上輩子是誰唱著“迎闖王”的歌謠,把李自成的大軍迎進北京城的?

這些天子之民根本靠不住,要他們乾嘛?

另外,北京城的消耗對於大明朝而言,也是個巨大的負擔!北京城內至少七八十萬人,人均一年三石白米,就得二百多萬石!而且有些人還特彆能吃,有些人還要吃好的,有些人還養了需要料的牲口,有許多人還喝酒實際上的消耗,四百萬石都不止啊!

這四百萬石在南京是不成問題的,應天府本地就能供上,不夠的話還有長江水運可以供應。

但是在北京搞到四百萬石就太成問題了!

北京周遭貧瘠,又要供應六個軍鎮,哪兒還有餘力養活北京?所以就隻能通過那條要命的運河北運。

而運河在黃河改道向南前,倒是一條不錯的水道。可是在黃河改道後,問題就大了因為黃河帶來的泥沙太多,如果和運河相交,那麼交彙之處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淤塞,而且黃河河道就會高於運河河道——黃河就會變成一條截斷運河的牆了!

所以從明朝遷都北京開始,為了保證人口密集的北京城的糧食供應的絕對安全,大明朝廷就采取了“棄淮保運”的政策,確保黃河入淮,而不讓黃河和運河交叉,然後從淮北某地入海。

這樣一來,黃河泥沙年年入淮,日積月累之下,淮河河道抬升,入海口淤塞,後來為了緩解淮河水患,不得不在淮安府境內修高家堰大壩,形成了洪澤湖。而這個洪澤湖因為不斷吞入淮河泥沙,已經變成了“懸湖”。一旦漫堤潰壩,淮、揚二府就會淪為澤國!

即便高家堰大壩不潰,也隻能保住淮安府的淮南部分和揚州府,鳳陽、徐州和淮安府的淮北部分還是每隔兩三年就一淹!

代價之高,令人咂舌!

如果沒有北方的長期旱災兩淮人民就自認倒黴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