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真是走不開啊!”
一幫民之父母都不傻,哪裡肯入這個套?好好的官不當,來管這群要飯的?
畢自嚴笑著道:“你們所管的州縣不說十室九空,那也是大半的百姓離了家園,你們留在地方上也沒什麼可以乾的......萬歲爺就想讓你們把地方上的瑣事交給知府衙門,然後帶一群能乾可靠的差役來西安看著從各州各縣出來的饑民。不要讓他們再被賊寇所蠱惑了!
萬歲爺還說了,如果再有賊寇蠱惑饑民的事情發生,哪個州縣的饑民被蠱惑起來,就問州縣官的罪......要削籍為民的!”
削籍為民可就慘了......多年的苦讀全部白費,以後連舉人、秀才都不是了!
畢自嚴看著一幫不再說話的縣官,笑著道:“天子已經到潼關了,你們回去準備一下,明日和本官出城五十裡去迎接天子車駕!”
朱皇帝辦事那是雷厲風行啊!
打仗的時候是兵貴神速,現在去要飯了,也是神速!八月中旬離開的北京,現在才九月初五,就已經到了潼關衛。
而就在大明天子即將再幸西安,要領著陝西一省的饑民南下要飯的時候,剛剛被他安排妥當的東北麵的幾個邊鎮又出了點意想不到的狀況。
黃台吉出兵來攻打了......而且這個黃台吉居然沒有照著朱由檢的如意算盤三出燕山,而是走了遼西和遼東。
遼西方麵,不計其數的建州兵在八月二十五日這天突然越過小淩河,奇襲了小淩河南岸的鬆山堡、杏山堡、塔山堡三城,在八月三十日就突進到了靠近寧遠城的筆架山以東。
雖然朱由檢早就讓袁崇煥、祖大壽放棄寧遠退守山海關,但是這兩位一直拖延不辦。到了黃台吉二出燕山後,大明在東北麵的形勢明顯好轉,朱由檢也有足夠的兵力在大寧、燕山布防,不再需要從遼西抽調力量,所以也就默許了袁崇煥、祖大壽“重新”在遼西走廊布防(其實就沒真正撤防)。
而袁崇煥、祖大壽的布防,就是以小淩河為界,以鬆山堡、杏山堡、塔山堡、筆架山等三城一山為前沿,節節防守,步步抵抗,以拱衛寧遠堅城。
也不知道是袁崇煥有意誘敵深入還是一時疏忽,反正後金大軍一出,就勢如破竹一般,轉眼間就打到了寧遠城以東的筆架山險要!
而在遼東半島上,後金軍的出手同樣犀利。大隊的後金兵趁著毛文龍例行公事一樣的,在秋收之前發兵騷擾後金後方的機會(毛文龍這兩年特彆喜歡在遼東秋收之前打幾場襲擾戰,或是打沿海,或是襲遼河,出動的兵力都有幾千乃至上萬),突然進兵,一舉包圍了複州城,前鋒直逼南關長城外的金州衛城。
這兩路後金大軍不僅來的突然,而且進軍的路線也完全出乎了朱由檢之前的預料。雖不能說打了遼西、遼東明軍一個措手不及,但也讓袁崇煥、祖大壽和毛文龍陷入了被動。
而且北京的大明朝廷也有點措手不及——朱由檢留下的三個錦囊當中,可沒有說黃台吉打遼東、遼西時應該怎麼辦!
北京皇城西苑的玉熙宮內,當著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後(周皇後、張皇後)和一個臉色陰沉,腮幫子都氣的鼓出來的監國皇太侄,一群大臣們就爭論起來了。
“黃台吉出兵寧遠那是找死!正好調集大軍去與之決戰......說不定可以一舉殲滅!”
“黃台吉狡詐陰險,一定在使詐,大軍不可輕出,應該以不變應萬變!”
“遼西決戰的機會難得,如果錯過,平遼之戰何時可以結束?”
“萬一有詐呢?”
“有詐也不怕!朝廷的帳前軍、殿前軍,信州的駱駝軍,都是精實勇銳之兵,何懼奴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