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
“萬歲爺,您說什麼要招兵?”一個長得肥頭大耳,一看就沒要過飯的青袍官兒問了一句。
“這位是”朱慈烺扭頭看了眼畢自嚴,他不記得在崇禎四年的殿試中見過此人。
畢自嚴馬上道:“陛下,這位綏德知州張好古,他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是南直隸徽州府祁門縣人士。”
這胖子滿臉堆笑著向朱由檢行了一禮,“萬歲爺,臣是崇禎元年戊辰科三甲第一百零八名進士,已經在陝西為官三載有餘了。”
“已經在陝西當了三年多官了?”朱由檢瞅了一眼這肥頭大耳的張好古,一看就是富貴相,看來在陝西這邊也沒受窮啊!
張好古回答道:“是啊,臣在陝西這窮鄉僻壤當官都三年多了。”
“你該是生財有道的官兒吧看著可比彆的官闊多了,”朱由檢半開玩笑地道,“怎麼?在不下雨的綏德州也能發財?”
張好古聽了這話連忙搖頭道:“萬歲爺,臣哪裡會生財啊?臣從小到大就視金銀如糞土,一心隻求聖人的學問。為官之後更是兩袖清風,從來都不曾貪錢啊!”
“視金銀如糞土?”朱由檢端詳了一會兒這個張好古,“那你爹是乾什麼?”
“家父是讀書人,”張好古道,“現在還在家鄉苦讀。”
“可有功名在身?”朱由檢又問。
“尚無功名,”張好古回答,“但是他老人家立誌科舉,年過六旬還在苦讀,考了20次秀才都沒考上也不灰心,臣相信他一定會在舉業上有所建樹的!”
這個張好古最多也就二十五六,三年多前中進士的時候也就二十二三歲而他老子卻考了一輩子連個秀才都不得。
這一輩子也就這樣耽誤掉了!而在大明這裡,考了一輩子都不得個秀才的讀書人還是很有一些的。
而沒有秀才功名,可就什麼優免都沒了,
“那你爺爺呢?”朱由檢還打破砂鍋問到底了,“也是讀書人嗎?”
“家翁是個儒商,在揚州經商,”張好古笑道,“頗有一點資產”
他家原來是個大鹽商,怪不得“視金銀如糞土”,恐怕是揮金如土才更合適吧?東南那邊,這樣揮金如土的豪富應該有許多吧?就是不肯交稅!朱由檢歎了一聲,心說:好在這些東南富豪都是亦商亦儒,是知恥的!等到數十萬陝西饑民在數萬陝西子弟兵的護送下到了東南,想必就會爭先恐後的拿出糧食賑災救苦了。
聖賢書畢竟不是白讀的!他們這個些人還是知恥的!
朱由檢笑著一揮手道:“張好古,朕記得你了好好乾,去替朕從綏德流民中招兵吧!此去東南數千裡,沒有兵丁護送,你們綏德州的那些饑民可走不到地兒。”
張好古自然隻能接旨,跟著幾十個陝西州縣父母官一起走了,不過他心裡麵卻有點把朱由檢的話當笑談——從陝西走到東南?得多少路啊!西安周邊至少幾十萬人,一路上得吃多少東西?窮家富路啊,沒個兩三百萬花銷,他們能到得了東南?
“萬歲爺,這是三邊總製鄭崇儉從固原發來的軍報。”
幾十個陝西州縣父母官剛走,新任的帳前軍總參議高弘圖就給朱由檢送來了三邊總製關於甘肅戰事的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