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章 漢郡守,唐節度,明大府(2 / 2)

搶救大明朝 大羅羅 4044 字 9個月前

祖爺信子孫不信官員,以藩王總四方,同時又內除宰相之權,外分守臣之權。一省之權被他分了三分,互相牽製,各不統屬。三司之下,情況亦然。後來雖設巡撫以總地方,但是巡撫離州縣太遠,難以有效管束,而且本朝地方體製首推三司並立,對於巡撫之臣依舊頗多掣肘,使之難以發揮。

此外,一省巡撫畢竟是封疆大吏,選拔任免必須通盤考慮,不能隻看完稅如何?所以巡撫權重並不能解決稅收艱難。

而朕在北直隸的改革,則是放權給知府。讓知府總一府之事,上馬治軍,下馬治民,大權在握,責任在肩!猶如漢之郡守,唐之節度。”

朱由檢手下的北直隸八府知府,還有大同巡撫、宣府巡撫、燕山總兵(現在燕山不設巡撫)、燕寧總督兼大寧總兵、薊遼總督、平遼總兵等十四個地方官職,實際上都猶如漢之郡守,唐之節度,不僅軍政大權一把抓,而且還有很大的人事權。

當然了,朱由檢也不會把自己的兵權毫無保留的授予下麵官員。這十四個長官的軍政一把抓能抓到什麼程度,也是要看情況而定的。

比如北直隸八府知府的兵權就是本府團練,大同、宣府兩鎮的巡撫隻掌握自己的巡標。

而燕山總兵、燕寧總督、薊遼總督、平遼總兵的權力最大,是真正的上馬治軍,下馬治民,大權在握——這四總督或總兵都是前敵將帥,沒有重權是不行的,所以談不上改革。

真正的官製改革,其實就是北直隸八府、宣大二鎮,還有一個重慶府。其中重慶府的牛金星雖然沒有總一方軍政的大權,但是朱由檢已經命令李錦全力配合牛金星,也等於給了他調兵之權。

另外,宣大二鎮的頭頭雖然叫巡撫,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府地盤,朱由檢在崇禎五年的時候就撤掉了大同知府和宣府知府,讓兩個巡撫直接管理兩鎮邊牆之內的州縣(兩鎮牆內的衛所都被改成了州縣)。

所以朱由檢現在要推行的就是地方知府負責製!

知府的位子沒有巡撫那麼“高”,向下直接就能摸到縣。如果把放給巡撫的兵權放給知府,再給知府一定是人事權。那麼征收稅賦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原本縣令所管的大地主如果煽動百姓抗稅,縣令是很難對付的,隻能上報知府,知府再報巡撫和提刑按察司,然後巡撫和巡按作出決定後再移文總兵衙門調兵,兵調來後再由兵備道和總兵下麵的軍官,一起去鎮壓。

那麼大一個圈子兜下來,其中的扯皮、推諉,那是肯定少不了的而且巡按、巡撫這些大官怎麼可能一接到知府的報告就馬上調兵?這不成了大官聽小官的指揮?

而且能煽動百姓抗稅的都是巨室豪門,有的是辦法把調兵的事兒給攪黃了。

在這種情況下,下麵的知府、知縣一般就少招惹巨室了。巨室不交稅,那就讓升鬥小民多交點吧!

催逼升鬥小民用不著巡撫派兵,縣令的三班衙役也就夠用了。

所以北直隸八府的“知府負責製”效果還是不錯的,彆看八個知府手頭沒多少團練,剛剛上任的時候就1000人。但是這1000人就足夠鎮壓地方巨室抗稅了地方巨室一般不會自己出頭,而是讓小老百姓當炮灰。而這些小老百姓也不傻,看見知府老爺手裡有兵,也就老實了。

即便還願意賣命,那也得加錢了!

對於地方巨室而言,和1000個隨時可以出動的團練兵對抗的風險、成本,實在太大!還是老老實實的加稅算了

朱翊銘終於明白了朱由檢的盤算,但還是覺得有點不妥,眉頭大皺了起來。北直隸八府和宣、大二鎮畢竟在天子眼皮底下,有帳前、禦前、宣府、大同四軍(宣、大二總鎮不歸巡撫管)鎮著,應該出不了簍子。但是彆處的知府如果有漢郡守、唐節度的大權,就怕會出藩鎮之禍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