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那個奉命大將軍的名號聽上去就很厲害,之前好像沒人當過啊!
“大阿哥!”
豪格正著急的時候,黃台吉就找上他了。
“阿瑪,您有何吩咐?”豪格心裡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他眼巴巴看著黃台吉,仿佛想求點補償。
“你弟弟都出征去了......你也彆閒著了,準備一下,去錦州替下二貝勒吧。”黃台吉頓了頓,又道,“你打上朕的旗號去錦州,對外就稱朕禦駕親征到了錦州。”
豪格還在那裡等著——給個什麼大將軍吧!
“大阿哥,你在想什麼?不敢去了?”黃台吉看著這大兒子的傻樣,就皺起眉頭了。
豪格的心都涼了,當然也不想出兵了,“阿瑪,眼看就要春耕了......不如等播種完畢後再出兵吧。”
現在的八旗兵可不是脫產的,後金國就這點人口,如果八旗兵要脫產了,還哪來的六十四旗一千四百多牛錄?以後金國的兩三百萬人口(包括蒙古人和朝鮮人)和低下的生產力,能養活三萬脫產的軍隊就很不錯了。
所以後金的八旗兵,包括最核心的滿洲八旗在內,都實行耕戰合一,在農忙季節,隻能動員少量的精銳部隊,隻有在農閒的時候才能出動大軍。
現在眼看就要過年,過完年就得準備春耕和播種......現在東北的氣候比較冷,沒有辦法種冬小麥和水稻,主要的作物是黃米、小米、大豆、燕麥、高梁這些春夏播種,秋後收割的作物。
不過這些作物也沒法在初春播種——東北的初春還是太涼了,容易凍壞剛剛出苗的作物,通常得等到春夏相交的時候再播種。
所以後金大出兵的時候,一般都在秋後或是夏天......曆史上的甲申之難正好在農曆四月,如果李自成再早倆月或晚倆月入北京,曆史多半就得改寫——十萬人放棄播種或是收割的出兵打仗,可是背了大風險的。如果最後屁都撈不著,回去就得大饑荒,多爾袞說不定就不敢動彈了。
而現在雖然離春夏之交的播種季節還早,但是無論打遼西還是打草原,都不可能那麼快結束,隻要大出兵,就一定會耽誤播種。
黃台吉笑道:“大阿哥放心,朕出兵是不會耽誤農時的。”他頓了頓,“每個牛錄出10個正丁,10個包衣,半數去西林河邊,記得帶上燕麥的種子。
還有半數去錦州......就不必帶種子了,不過要從廣寧多搬一些糧食去錦州,要做好長期堅持的打算。”
燕麥對土壤的要求比較低,喜高寒、耐乾燥,特彆適合在漠南草原上播種,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會種一些。如果對產量也沒啥追求,可以用馬耕的辦法大麵積播種,也不用怎麼照看,隨便種種就行了。
所以黃台吉才會讓多爾袞帶上燕麥種子去西林河邊。
至於錦州的地就不種了......因為總是給袁崇煥那個強盜給割走,種了也白種。
不過在錦州屯田的阿敏還是在廣寧的地盤上開辟了許多農莊,用廣寧的糧食養錦州的兵,以保持錦州這個前進據點。
因為分兵屯田的緣故,常駐在錦州城內八旗兵並不多,通常就一兩千,如果發現明軍異動,才會增加到四五千(包括包衣),再多可就沒了。所以存在錦州的糧草並不多,難以應付一萬幾千人的長期消耗。
這次黃台吉讓兒子豪格打著自己的旗號去錦州,顯然是打算讓豪格當餌,吸引明軍主力來圍攻......豪格好像有點危險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